两种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与几种肌纤维分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减退、制动或肌肉去负荷可使骨骼肌发生明显的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对于临床患者及航天员的肌力、耐力、运动以及日常活动能力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开展废用性肌萎缩研究,探明其发生的机理,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等领域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建立起一个可靠的“肌肉废用”模型,是进行废用性肌萎缩研究的首要前提。常用的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有多种,其中肌肉去负荷和肢体制动最为常用。但是,关于这两种模型的比较研究,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实验研究中,肌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myosin adenosine triphosphatease,mATPase)组织化学、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组织化学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免疫组织化学三种方法,常用于骨骼肌代谢酶活性的测定和肌纤维类型的鉴定,但有关这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 目的:比较大鼠尾部悬吊和后肢制动两种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对机体的影响和废用效果,为研究者选择实验动物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比较三种肌纤维分型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确定各自的适用范围。 方法:两种模型分别按时间设7d组、14d组和21d组。(1)观察实验动物的体重、脏器指数和比目鱼肌(soleus muscle,SOL)湿重体重比的变化;(2)利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和彩色图像分析仪,观察比目鱼肌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的变化;(3)应用mATPase组织化学方法、SDH组织化学方法和MH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目鱼肌肌纤维代谢酶活性、MHC表达水平的变化。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化较为普遍,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了农、林、牧业生产力低下。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ansu)是一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
扩张蛋白是一类细胞壁酶蛋白,能够通过打断细胞壁多聚物之间的氢键,诱导酸依赖的细胞壁延展和压力松弛,其主要由两类多基因家族编码,分别命名为α-expansin、β-expansin,每类扩张
朱小君
贵州省地处西南高原,气候独特,地形多样,是我国中药主产区之一,尤以苗药最为出名。因此,在大量的实验室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工作主要涉及两种黔产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1)胡颓
铝毒是限制酸性土壤作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解析植物耐铝分子机制,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植物耐铝能力是遗传改良酸性土壤植物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
本课题对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系谱内不同产酶水平的改良突变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作为寻找与扩展青霉脂肪酶(PEL)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的基础,为扩展
本研究用已构建的表达禽(番鸭)呼肠孤病毒S3和S4 ORF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3、pET-30a/S4 ORF2转化大肠杆菌BL21,挑取阳性克隆培养,IPTG诱导后裂解菌体作SDS-PAGE,分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