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自身情况,收集整理了来自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成都市1999-2010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数据。此外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收集成都市在这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用正负功效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单位和量纲对数据分析研究的影响。1、运用已经成熟的土地结构分析法,通过土地单一结构分析(计算其各类土地面积比重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多样性(计算系统内部各类土地类型变化)、信息熵(计算系统内部有序与无序程度)、优势度、均衡度等方法,对成都市1999-2009年共计11年期间的土地类型、面积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整合。2、从整体的层面对成都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笔者在阅读整理了大量前人对于土地利用评价效益的基础上,以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的原则,确立了涉及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指标,同时基于成熟的权重评价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模型,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得出各指标权重,并用和法求出综合权重。3、选用各种预测模型,通过四大指标预测成都市建成区面积未来变化方向,求出回归方程。为了实现数据具有互比价值,应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土地利用的综合功效。4、最后,选取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12年间土地利用协调程度进行研究比较。通过应用相关方法、模型可以看出,成都市在2003-2009年建成区面积开始不断扩大,尤其是2002-2003年间增幅最大,2003-2007年增幅降缓。整体上而言成都市在这12年间建成区面积是在渐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有建成区绿地、建成城区、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工业用地面积,其增幅分别为240.58%、89.08%、74.91%、69.28%。而土地利用多样化值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其多样化指数达到0.69852,其最小值出是2000年的0.6259,历年均值为0.6688。而从信息熵而言,成都市这一阶段土地分布较为不平衡渐进。单从整体而言,其最大差值为0.116,表明城市的整体发展是在从无序—有序—无序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而言,从1999-2000年出现局部下滑,但经过2000年这一拐点后,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随时间推移,这种势头表现越加明现。从1999年0.2727增加到2010年0.8595,在原有基础上翻了3.15倍。成都市土地利用过程中,总体呈现一种协调发展的模式。其中除去2000年土地利用为良好协调发展以外,从1999-2010年均呈现优质协调发展,同时这也意味着成都市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优良、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均较快。再运用多项式模型预测未来成都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并得出回归方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结果进行解释,提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