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项目以以色列汉学家尤锐·派恩斯(Yuri Pines)所撰写的学术论文“Legalism in Chinese Philosophy”为翻译实践对象。论述部分针对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翻译问题,主要是以现代西方概念同化法家思想的现象,尝试以回译为方法解析这一问题,一方面意在考查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尤锐的该篇文章是否真正回溯到法家思想本身,另一方面则意在探究笔者在翻译时如何进行有关回译的处理,使其也能合乎法家思想的意向要求。之所以选择上述文献为翻译和分析对象,是鉴于作者和作品两方面原因。尤锐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汉学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及政治文化、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等。尤锐著作中创新性的论点对于中国古代史、思想史的研究,极富启发意义。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对这篇文章的翻译,可以看出他对法家的研究与法家本身的思想是否有差距。所谓回译,就是把翻译成特定语言的文本又重新翻译成源语的过程。据此,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存在两种回译现象。其一,尤锐在撰写他的文章中已出现回译,即在语言形式上呈现出回译的循环结构:中文概念-英文表达-(中文拼音)。对此,需考察英文的替换是否成功地阐释出中文词汇所涵盖的法家思想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尤锐所用的回译后附有原文,二者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因而与一般译文之中的回译并不相同。其二,笔者对英文原文中涉及到的有关法家思想内容的回译。对此,笔者需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使对之的回译符合法家思想内涵。鉴于第一种翻译的循环结构较少被提出和归纳在回译现象中,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除了描述翻译对象的内容和重要性,还对中西方对回译的定义进行考察,以便对本文注意到的这种回译形式加以强调。对于回译的分类,则更注重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而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的“对等”。通过考察尤锐的回译,本文总结从思想层面上来看,尤锐对学派名称及职务头衔词的回译确未能成功回溯到法家思想本身。由于笔者对法家思想了解有限,亦未能给法家相关词汇的翻译以盖棺定论。再则,通过笔者对英文原文中涉及到的书刊文章名、思想概念词及引用文献的回溯,本文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书刊文章名回译时,译者应注意其是否已有约定俗成的译名,还应进行相关检索以确保译名的准确性。概念词回译时,译者要采取寻根溯源的策略,从源语文本中找寻相应内容。引用文献的回译可分为两种情况:直接引用文本以及间接引用文本。对于直接引用文本,一般直接复现原汉语材料;对于间接引用文本,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原汉语文本内容,采取归化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