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剧和社会、国家对弱势群体深层关注,城市活动空间的建设重心也开始偏向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具有特殊功能的室外活动空间不仅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人们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将景观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充分体现,使景观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的品质,以往那种只追求视觉美感的景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景观空间的要求,景观环境中听觉、触觉等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引发了设计师对景观感知性越来越多的重视,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共同营造景观环境也逐渐成为-种流行趋势。人主宰着景观空间的使用权,只有人的参与才能使景观富有生命力。重视景观感知性的设计不仅能使特殊人群运用感知器官去体验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一般人群对景观的感受,极大的调动了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当前大力提倡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而景观感知性的设计理念也恰恰符合这一潮流,让人在景观空间内得到全面的感官刺激,进而影响人的心理,达到改善人的行为方式的目的。本文的第一章节就论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明扼要的陈述,分析了当前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大的时代环境与背景,所有的研究都要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为了研究的需要,在第二章中,先是对“景观”、“感知”、“景观感知”等名词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整理,总结了感知之间的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关系。然后就单独的每一种的感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做了归纳和总结,对每一种感知有了初步的印象。最后进行实地的调研研究,在实践中体会景观感知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提出本文的论点:人需要从景观空间中得到全面的感官刺激,调动身体各项机能,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以及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便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第三章中,将每一种感知单独做了详细的分析,充分了解每种感知的特性以及在景观设计中与人的关系,为以后的实际设计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文章的最后一章是有关景观感知性在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根据实际应用总结出的设计方法,作为以后设计的理论依据。在景观城市化的背景下,将景观设计的重心由健康人转向特殊人群,突破视觉限制,调动身体各项机能的感知,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景观感知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