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损使得机械零件表面材料不断损耗造成零件失效,这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铁谱技术为机械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分析式铁谱片上沉积的磨粒进行观测是其主要手段,而磨粒和杂质共同沉积增大了观测图像的复杂性,使得无论是全谱扫描还是部分观测获得的磨粒沉积面积都会造成定量分析的不准确。铁谱片上约30000个不同的可获取图像的位置,仅分析某一个位置获得的信息是不全面的而全部分析又是不必要也是不现实的,故需要对定量分析时获取图像的取点位置和数量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结合目前在对一张铁谱图像进行处理时,分析人员依靠计算机图像磨粒识别技术可以摆脱传统铁谱定性分析时对经验的依赖,直接分析图像中磨粒的尺寸与数量,使得定量分析更加准确,对分析式铁谱片上的图像获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保证获取代表整张铁谱片磨粒信息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案进行规范化,为图像分析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分析式铁谱片油样流动的数学模型,对影响磨粒沉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磨粒在铁谱片上沉积位置的表达式,分析了磨粒粒度大小、磨粒材料、磨粒进入铁谱片的初始高度以及磨粒形状的不规则性对磨粒沉积位置的影响。(2)确定一种可行的在一张铁谱片上的取点实验方案。通过磨粒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磨粒满足威布尔分布的特点,确定了铁谱片上沿长度方向的取点方案;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铁谱片上沿宽度方向的取点方案。(3)分析了实验数据并简化了取点方案。使用概率统计法、趋势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三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保证取样点可以充分表达整个铁谱片描述信息的情况下对取点方案进行简化。与简化前的取样方案相比取点数目大大减少,效率有很大提高。(4)对实际机车进行跟踪监测验证结论。对实际运行的机车进行连续跟踪验证了取点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