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育人”视角下校园文化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刻变革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自上世纪90年代起,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改造工作蓬勃发展,校园建设模式逐步由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转变。由于建设速度过快且建设时未能全面了解学校的文化精神内涵,产生了大量千篇一律、缺少文化特色的校园,归根究底,则是建设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环境塑造的漠视和缺失。环境培养人,而人的发展过程始终处于环境之中。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校园需要分层次的文化景观提升,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对师生思想行为的认知和形成至关重要。对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景观的研究,不仅可以传承校园的特色文脉、树立校园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且在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打造特色校园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校园文化景观的相关概念做出界定,探讨校园文化景观塑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二章列举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在收集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东西方校园的建设历程和误区,并吸收优秀的建设经验,总结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为调研章节,对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文化景观的变迁历程和现状调查进行普查、分类、归纳。第四章总结调研成果,并结合调研情况对厦门大学新老校区的文化景观建设提出分层次建设的合理化意见。第五章以实际项目为契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印证前文的设计理论和手法。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阐明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新时代的教育体制要求校园环境的塑造不仅需要优秀的建筑设计和校园规划,更需要校园环境的营造。本文的创新点是从校园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校园研究,以小见大,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以“环境育人”为出发点,分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育人的重要性,打造富有活力的校园场景。采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系统层次理论,将校园文化景观的多样因素分层次普查研究,形成校园文化景观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提升策略。
其他文献
"厚肠"一词属中医治法范畴,多出现于本草类药物功效方面的描述,最早见于《名医别录》,此后,在很多文献中均可见到该词的出现,笔者认为是"益肠"之意,其目的为"实大便"。在临床
会议
本文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了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并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该法具有快速、高效,常温提取,提取产物生理活性好,节能、操
集装箱是重要的批量物流运输方式,标识符自动识别可以加速实现港口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本文针对集装箱标识符分割识别问题,提出了一套定位分割方法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实现了标识符自动识别,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率。具体工作如下:1)论文在分析实际拍摄的集装箱图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颜色特征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对背景色与某一非背景色之差、两个非背景色分量图分别选取合适阈值进行二值化,然后进行与运算得到包含目
<正>目的:采用GnRH脉冲治疗一例继发性闭经患者,观察疗效。方法:注射用戈那瑞林(LHRH)600μg溶于3ml生理盐水中,安装于垂体激素泵中,通过连接导管与埋置于皮下的针管相连,设
会议
工笔画在我国民族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工笔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整、细腻、严谨的作画风格,并在装饰性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近二十多年来,工笔画家
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实现水肥同步控制的农业新技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水肥耦合、随水施肥和灌溉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是利用压力系统渊或者地形的自然落差冤,根据不同土
初中数学新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力后备军,而新老教师更替,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使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新老交替的有序更新,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改进有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和中山大
“点”是水墨画构建画面的基础。文章对于实验水墨中具有承载性的原始符号“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将古文献中的古人分析与今人总结以及一些个人观点进行了对比,力争从文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