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慢性病发症中呈现高发病率,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确切,但其危害却给T2DM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利。其发展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形成,最终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初期发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慢性病发症中呈现高发病率,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确切,但其危害却给T2DM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利。其发展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形成,最终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初期发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发生、发展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理、心理损伤。最近几年研究提出高血糖、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是DPN发生的中心环节。因此分析影响DPN发生发展的临床指标,早期预防对DM患者十分有意义,通过临床常见指标分析T2DPN危险因素,为临床对T2DPN早期筛查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分析探讨T2DPN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对T2DPN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98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以DPN诊断标准为依据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组),应用统计学知识对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酐胱抑素C比值(Creatinine Cystatin C Ratio,C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DR患病人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了解导致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AUC面积,评估危险因素对T2DPN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例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98例,与非DPN组(88人)比较,DPN组(110人)年龄(P=0.000)、病程(P=0.000)、UACR(P=0.00)、DR患病率高于非DPN组(P=0.004),DPN组肌酐胱抑素C比值(P=0.000)、BMI(P=0.007)低于非D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着病程增加、CCR指数下降、UACR增加、DR患病率增加使T2DM发生DPN的危险系数增加(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当T2DM患者的病程>4.5年、UACR>17.665 mg/g易并发DPN,CCR指数<0.809时DPN易并发,病程预测T2DM发生DPN的AUC为0.71,CCR指数预测T2DM发生DPN的AUC为0.633,UACR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AUC为0.690,上述单个危险因素预测DPN的价值稍低。结论病程、UACR、合并DR的增加及CCR下降是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当病程>4.5年、UACR>17.665 mg/g、CCR指数<0.809时对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然而认知功能下降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是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早期信号之一,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对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有着很大的影响,而MMP-9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及MMP-9与认知功能
背景胆石症是指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属于常见病。根据胆结石在胆道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不同部位的胆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据统计,在我国胆石症患者当中,约近80%的患者其胆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约近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胆石症中较复杂类型,容易出现梗阻性黄疸、胆
背景IgA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20-30%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最新的KDIGO指南中指出,对于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治疗,仍存在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高风险的IgA肾病患者,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由于糖皮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医生使用人工假体取代受到损坏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髋关节,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疾病[1]。腿长差异(leg-length discrepancy,LL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患者不满和医疗事故诉讼最常见的原因[2]。如何通过术中测量减少LLD的发生是争论的热点。触摸髌骨法指标准侧卧位下两足跟对齐,膝关节屈曲成90°角
背景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围术期受机械通气、输血、低温、手术、麻醉及缺血再灌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肺部炎症应激,产生级联反应,进而产生肺损伤,这是目前OPCAB患者围术期死亡或长时间滞留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OPCAB围术期肺损伤可能的炎症通路
背景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仅执行ERAS的核心内容患者同样能够受益,同时有助于ERAS理念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学者提出包含“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
背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一种由皮肤损伤后伤口异常愈合引起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成纤维细胞的侵袭性生长。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涉及HS的形成,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第10号染
背景2014年多国专家组成的分类组制定了新的Guillain-Barr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谱系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GBS与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由于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一同被纳入GBS疾病谱,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亚型。GBS谱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测,其中神经电生
背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膝关节退行性变逐渐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重要病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1]65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30%的人患有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因其一般病程较长,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磨损逐年加重[2],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逐渐加重等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背景我国每年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的病例数在基层医院急诊科常呈季节性高发现象,导致CO中毒的原因也不仅仅局限于使用煤炉、炭炉取暖,还有煤气罐泄露及煤气软管老化;密闭空间使用燃气热水器导致通风不良;密闭车辆内开空调睡觉和火灾等都有可能导致CO中毒危及生命。已有研究显示,CO中毒导致的缺氧可引起脑等多个系统的损伤。尤其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会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可能是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