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癌目前是发达国家男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导致男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在逐年增加。早期前列腺癌表现为慢性无症状病程,预后良好,大多数局部或区域性前列腺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同时,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使得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大大提高。然而,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仍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30%。因此研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改善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SPOCK2是SPOCK家族成员之一,又称为睾素2(Testin-2),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糖胺聚糖结合,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SPOCK2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有研究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导致SPOCK2基因表观失活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并认为此结论对于三种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应用价值,该报道首次揭示了SPOCK2基因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脑胶质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中发现SPOCK3可通过与MT1-MMP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MT1-MMP介导的MMP2活化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而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的SPOCK2可通过与SPOCK3结合使SPOCK3对MMP2的抑制作用丧失,进而增加胶质瘤的侵袭性,首次阐述了该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而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MT1-MMP/MMP2表达及相关活性的影响,探索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一、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4.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5.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6.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7.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8.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9.细胞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POCK2、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明胶酶谱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MMP2及MMP9表达。结果:一、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SPOCK2基因mRNA表达(2.14±1.2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8±1.9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蛋白表达。3.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DU145和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增殖率均从转染24小时后开始显著下降,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组增殖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增殖。4.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转染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S期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可以改变细胞周期,使前列癌细胞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5.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U145转染组凋亡率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LNCaP细胞转染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促进DU145细胞凋亡。6.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侵袭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细胞侵袭能力。7.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迁移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迁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迁移能力。8.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粘附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粘附能力改变。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粘附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及MMP2/MMP9活化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均分别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MP2及MMP9活化蛋白表达均分别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MP2及MMP9蛋白激活。结论:1.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表达降低,SPOCK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2.SPOCK2基因表达上调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并通过上述作用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3.SPOCK2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调控MMP2及MMP9活化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率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课题。既往研究发现,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患病后的心理感受会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并最终影响疾病康复。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可以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感知的评估工具,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
目的:脓毒症心肌抑制(Sepsis-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SICD)是脓毒症导致的部分可逆的心肌收缩力、容量负荷反应性和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对于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生成在脓毒症心肌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清除损伤线粒
目的:近些年来影像学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磁共振扫描已被纳入到新版炎性肌病的诊断标准中。18F-FDG PET/CT检查也初步表现出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应用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尚缺少大样本系统性研究,尤其是PET与MR在肌肉水平的对比研究。本研究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PET/MR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18F-FDG
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约有3.34亿哮喘患者[1]。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已经从十年前的1.97%上升到3.02%,儿童哮喘患病率增幅达到了54.1%[2]。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大约有1/3的哮喘儿童没有
目的:近年来,随着早期筛查策略的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但宫颈癌仍然是导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0年全球有超过6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超过34万的死亡病例。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八位,且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宫颈癌发生转移或复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棘手。脊髓电刺激治疗技术常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终治疗手段。已有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机制在早期即已启动,这可能是神经损伤所引发的级联反应。而一旦中枢敏化发生,临床治疗效果皆随之下降。因而早期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范治疗,干预其痛敏发生机制,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的有力措施。以往脊髓电刺激无法早期应用,是因其舒适度欠佳。而高频脊髓电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往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肾损伤不仅会使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同时也会使发生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每年约有1330万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约85%来自发展中国家,并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1,2]有关。急性肾损伤主要的病理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细胞内
目的:δ-catenin由CTNND2基因编码,是一种E钙粘蛋白(E-cadherin)相关蛋白,属连环蛋白δ亚家族的一员。δ-catenin最初被鉴定为富集在脑组织中,但与该家族另一成员p120ctn一样,δ-catenin包含10个armadillo重复单元并且可与保守的E-cadherin的近膜结构域(JMD,juxtamembrane domain)结合以维持E-cadherin稳定性。已
目的: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是由于心包弹性丧失所导致的心室舒张期充盈异常。无弹性的心包限制了心室的容积,心房及静脉压显著增高,每搏量和心输出量减少,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甚至猝死和心律失常等。早期病变主要是渗出、纤维化累及脏层心包,慢性期出现严重的纤维化、钙化和粘连。CP在出现舒张功能的同时也伴随着收缩功能的异常,其病理基础是心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CRLF2表达上调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B-ALL)细胞系Nalm6增殖、细胞周期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空载体和4种不同CRLF2基因表达异常的荧光质粒,即CRLF2过表达、CRLF2-IK6、P2RY8-CRLF2、CRLF2突变型(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