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是保证药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荆芥内酯(Schizonepetin)是从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中提取、分离、精制得到的一种单萜类内酯化合物。在以前的药效学研究中,我们发现荆芥内酯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本论文旨在建立荆芥内酯的质量标准,同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药物杂质研究的概况,并对杂质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技术分析手段进行了总结。2.荆芥内酯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采用药典规定项下各方法对荆芥内酯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包括性状、理化参数、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制定该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药品的稳定性、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荆芥内酯中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荆芥内酯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UV,IR,MS,NMR及COSY,HMQC,HMBC等2D相关谱),对分离得到的有关物质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经鉴定,分离得到的 3 个有关物质分别为(-)-Mintlactone(Imp-Ⅰ)、(R)-(+)-Pulegone(Imp-Ⅱ)和(+)-Mentho fliran(Imp-Ⅲ)。对这3个有关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阐述,对其来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为荆芥内酯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我们建立了一种用于荆芥内酯及其有关物质RP-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荆芥内酯样品中荆芥内酯及其有关物质的同时测定。4.荆芥内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以荆芥内酯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 8个荆芥内酯醚化衍生物。同时,对实验室之前合成的4个具有一定抗病毒活性的荆芥内酯酯化衍生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其结构均经1H-NMR,MS确证。5.荆芥内酯衍生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筛选。采用CPE抑制法测试荆芥内酯衍生物在MDCK细胞中对H3N2的抑制作用及在Vero细胞中对HSV-1的抑制作用,总结了各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为:1.制订了创新药物荆芥内酯的质量标准,并对其有关物质进行了结构鉴定,对有关物质的来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为荆芥内酯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荆芥内酯及其有关物质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为荆芥内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