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逃逸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之间的关系。   方法:126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个月,服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醛固酮水平较基线水平升高被定义为醛固酮逃逸,根据是否存在醛固酮逃逸现象,将受试者分为两组,醛固酮逃逸组和非逃逸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技术检测126例心力衰竭患者ACE、CYP11B2基因型。比较两组间ACE、CYP11B2各基因型频率。   结果:(1)126例服用ACEI的CHF患者中有43例发生醛固酮逃逸,醛固酮逃逸发生概率为34%。(2)受试人群ACE基因、CYP11B2基因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CE基因X2=2.57,P=0.109;CYP11B2基因X2=0.523,P=0.470)。(3)醛固酮逃逸组与非逃逸组CHF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3种基因型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4)醛固酮逃逸组CYP11B2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逃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OR值为5.185);C/T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3,OR值为1.779)。(5)ACE基因I/D多态性与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各基因型联合在醛固酮逃逸组与非逃逸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   结论:(1)CHF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ACEI治疗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无关。(2)CHF患者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ACEI治疗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有关,醛固酮逃逸组中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TC型和CC型。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是CHF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出现醛固酮逃逸的危险因素。(3)ACE基因和CYP11B2基因对醛固酮逃逸的发生不存在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rn2011年6月末,到新西兰南岛度假的吉列·古德斯夫妇年仅两岁的孩子,因一群“食人鹦鹉”而丧命,他的腹部肌肉几乎被吃空而在南岛,像这样的血腥事件已经发生了10多例
目的:研究CRP基因rs2794521、rs2808630和rs1205三个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性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寻找有价值的遗传标记,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线索、新思路。方法:选取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152例,健康志愿者131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NaPshot(单碱基延伸反应)技术检测样本CRP基因rs2794521、rs2808630和rs1205三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
第一部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PBMCs中miRNAs表达谱检测本部分筛选出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rombocytopenia,ITP)发病相关是的差异性表达的micro RNA(miRNAs)
目的:黄连素(BBR)是在中国传统医药中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它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尚不可知。因此,研究黄
当今互联网似乎已经无所不能,不管是给好友点赞、分享照片、支付账单,还是左右大选结果.尽管如此,现在的网络仍然没有脱离“以尽力而为的方式,按最短路由原则,将信息从一个地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工艺设计实例推进索引模型。与现存大多数实例推理系统不同,该方法用神经网络实现实例的动态分类和索引。实例层次分类的三层结构和基于特征的聚类模
脂肪肝是发达地区和富裕阶层慢性肝病和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原因。随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相关疾病的流行,脂肪肝的患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现有
爱普生是世界领先的数码影像企业,通过创新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超越他们期待、开阔他们视野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爱普生主要产品包括打印机、3LCD投影机、电子及水晶元器件,以设计紧凑、制作精密、节能环保而享誉世界。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北京,负责统括爱普生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拓展。2004年5月,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地区总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在发展中保护的方针,全面实施“十一五”上海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规划, 2006
房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房颤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房颤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症状和预防严重并发症,抗凝、控制心室率、以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