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毫米波车地通信的小型化波导螺旋阵列天线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世界上第一辆高速磁浮列车在德国研制成功以来,磁悬浮技术先后在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较,具有高速的行驶速度、能耗低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了体现以上优点和提升磁浮列车的竞争力,一套稳定既高效的无线通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毫米波无线通信是高速磁浮列车主流的车地通信方式,车载天线是其中的关键部件。目前,在我国运营和试验的磁浮列车线路(如上海磁悬浮试验线)上,车地通信系统中的毫米波天线均采用德国技术研制而成,在2010年前后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对该类毫米波天线进行了国产化研究,但是主要技术路线和天线的形式未作改进。这种基于反射面天线的天线形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通信要求,但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天线体积较大、高度很高,较大的体积和高度对列车运行和美观等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本论文提出开展新型的基于阵列天线的高速磁浮毫米波车地通信系统小型化车载天线的研究,掌握车地通信系统中车载天线的小型化自主设计方法,研制满足要求的小型化车载天线。本文主要围绕基于阵列天线的毫米波车地通信小型化波导螺旋天线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化侧馈式波导螺旋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提出了侧馈式波导螺旋阵列天线。设计了工作于毫米波段(37GHz~39GHz)低剖面单元螺旋天线;对侧馈式馈电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在中心频率为38GHz下30路近似等幅馈电。采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对30单元子阵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心频点38GHz下,天线增益为22.4d B,轴向轴比值1.6d B,俯仰面波瓣宽度4.2o,方位面波瓣宽度30.2o;在37.0~39.0GHz的频带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15d B,增益大于21.5d B。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侧馈的形式,当工作频率偏离中心频率时,相邻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会发生改变,导致波束指向发生偏移,轴向增益下降,无法实现宽频带工作;同时发现位于尾部的单元耦合量难以调节,精度要求高,输出不平衡度较优的频带也较窄等问题。2、小型化波导螺旋阵列天线的改进设计与分析。为了改善侧馈形式的不足,通过重新设计了阵列的布局,改进了采用更简易的同轴波导中心馈电,四路矩形波导并馈的形式,解决了工作频率偏移中心频率时波束指向偏移和轴向增益下降的问题。在馈电系统设计中,通过改变矩形波导截面尺寸以及末端采用波导同轴转换器等形式,解决了探针在矩形波导中耦合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各输出端口的近似等幅馈电的效果,采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对子阵的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7~39GHz的频带范围内,驻波系数小于1.35,天线可以实现轴向辐射,增益大于21.9d B,轴比不大于2.5d B,能实现较好的圆极化辐射,俯仰面波束宽度4.3°~4.6°之间,方位面波束宽度30.0°~31.0°之间。并对子阵进行了研制与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7~39GHz频带范围内,天线驻波比小于1.41,增益大于21.7d B,轴比小于3.6d B,俯仰面波瓣宽度为4.5°~4.7°,方位面波瓣宽度为29°~29.7°,满足了毫米波车地通信系统中车载天线设计需求。最后给出了车载天线在现车状态条件下的实验验证方案,通过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建立现车实验模型,阐述方案的实验可行性。同时基于以上实验方案,给出阵列天线在现车的安装方案。3、小型化波导螺旋阵列天线赋形初步设计与研究。为了提升阵列天线的性能,通过增加阵列方位面的单元数目的情况下,实现在原3d B波束宽度内增益提高以及阵列天线在轴向增益提高的目的。为此,提出了当方位面单元数增加至4和6个时,通过赋形优化算法,分别得出了4单元和6单元时幅相分布结果并且仿真分析了阵列的性能,根据赋形后阵列较优的幅相分布结果,确定采用6×14个单元的阵列布局,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馈电系统。6×14阵列天线的馈电系统设计采用级联的方式,主要由1-2路功分器、1-3路分支和波导同轴转换器级联构成一分12路功分器,分别对各部分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37GH~39GHz频带范围内,一分12路功分器的反射系数小于-16.3d B,各端口输出幅度值满足1:0.48:0.4的关系,逐一地加入探针进行耦合,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馈电系统反射小于-16d B,各端口幅度值近似满足1:0.48:0.4的关系,验证了其对6×14阵列馈电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朝着多传感器、多平台和多角度的方向发展,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全球立体对地观测网正在形成——高、中、低轨道结合,大、中、小卫星协同,粗、细、精分辨率互补,这些立体对地观测网提供了大量的高/中/低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在利用卫星影像直接进行目标定位分析时,由于系统误差如卫星位置偏差、传感器姿态角观测值及畸变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进行直接定位的精度十分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材料的发展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子材料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向小型化、易集成、数字化等方面倾斜。低温共烧陶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技术,在电子材料的小型化、易集成、数字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发展较晚,十分依赖国外的原材料,在中高端产品的研发以及量产方面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也略为不足。因此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共烧陶瓷粉料对国家的低温
向家湾隧道作为郑(州)-万(州)高铁最重要的控制性隧道之一,具有隧址区地应力等级高、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揭示全断面开挖工法下向家湾隧道高地应力区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对于预防快速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问题、保障全线进程的顺利推进及后期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向家湾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现场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现场围岩变形监测、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多手段数值模拟等措施提出了向家
本论文主要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引达省并二噻唑(IDTz)为核心单元的A-(π)-D-(π)-A型芳香稠环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电化学测试和理论计算,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基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和激光烧蚀分子同位素技术(Laser Ablation Molecular Isotopic Spectrometry,LAMIS),鉴于其在物质元素及其组成探测分析方面具有原位、实时、无需样品准备、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已经在诸多领域有所应用。在传统的同位素分析方法中引入LIBS和LAMIS技术,
食品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行业之一,食品行业的发展被大家所关心着。由于食品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出现了大量的同行企业,从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要在市场上占领一定的地位,除了产品质量以外,产品的成本把控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食品行业的发展导致了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流程变得愈加的复杂,同时逐渐将生产转向自动化。这使得公司成本中制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制造费用的分配问题就成
过去的十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该情况是由我国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在未来二十年中,地下交通方式将为全国交通的关注重点,故需从新的的角度探索如何加速对城市工程地质的研究;就成都市而言,至2020年共有12条地铁线建成并投入运营,至2050年预计修建或审批50条地铁线路,该规划的实现基础是对成都市的地质情况有相当准确的掌握;本文采用了统计学方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各高精尖领域,单一的传统材料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材料性能要求。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的矿物纤维,取材广且制备无污染,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能力强、与各类树脂、金属等材料间有良好的兼容性等特点,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纤维材料,与之相对应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也成为复合材料中的后起之秀。本文通过制备BFRP试件的基础力学试验、紫外线加
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材料以其丰富的结构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的关注。紫精/联吡啶鎓盐衍生物作为一类大分子共轭化合物,以
同相供电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电气化铁路中电分相问题和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的,有利于电气化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的发展。随着同相供电技术逐步工程化实现,其可靠性愈加受到重视。为保障同相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作为系统的核心设备,同相供电装置的可靠性优化研究至关重要。(1)以IGBT模块为核心,研究了同相供电装置可靠性影响机理。计及牵引负荷的随机波动性和冲击性,选择了基于物理失效机理的可靠性评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