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便开始寻求将国际劳工标准同贸易结合的方法。美国在企图向GATT和WTO提议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世界贸易体制失败后,转而发展出了一套自我实施并推动的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模式,将劳工标准作为自由贸易的前提条件。以贸易制裁模式为基础,衍生出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两种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模式。20世纪中后期,跨国公司掀起了一股生产守则运动,生产守则由企业自身制定、遵守或要求其贸易相对方遵守,上世纪末期出现了更具普适性的生产守则形式——SA8000。这些模式因为都要求相对方遵守一定的劳工标准,给一些国内劳工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贸易上的摩擦。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亦先后制订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逐步加强对国内劳动者的保护,但是仍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同国际劳工标准有一定差距。 本文以国际劳工标准为基础,考察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四种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分析四种模式对我国贸易和劳工标准的影响和启示,并提出应对策略。 全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四章,约3万6千字。 第一章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首先,对一些相关术语进行概念界定并分析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其次,阐述国际劳工标准的渊源和分类;最后,归结国际社会关于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关系的争论并总结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 第二章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的实施模式考察。首先,概述美国和欧盟普惠制中劳工标准规定,并以欧盟针对不同国家实施普惠制的不同做法为切入点,分析考察贸易制裁模式中劳工标准实施规律;其次,概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模式中劳工标准的规定,并以美国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分析考察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模式中劳工标准实施规律;再次,概述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模式中劳工标准,并以《北美劳工合作协议》为例,分析考察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劳工标准实施规律;最后,概述自愿约束模式中劳工标准,并以跨国公司和SA8000为例,分析内部生产守则和外部生产守则中劳工标准实施规律。 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的实施特点。首先,归结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强制实施模式特点:贸易制裁模式效果的有限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模式的单调性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模式的模糊性;其次,归结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自愿遵守模式特点:内部生产守则的法律辅助性和外部生产守则的调和性。 第四章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影响、启示及对策。首先,阐述贸易制裁模式的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完善我国法律关于核心劳工标准的规定、加快配套单项劳动法律的制定;其次,阐述自由贸易协定模式中的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将自贸协定中的劳工条款贸易目的化、将自贸协定中的劳工条款原则化、完善国内劳动立法体系并建立自贸协定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最后,阐述生产守则中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并指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鼓励跨国公司制定内部生产守则、政府引导企业制定内部生产守则、政府支持企业参与SA8000认证和创造实施SA8000的法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