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人、自然、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断加剧,社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危机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2001年的“9·11”事件、2001年SARS危机、2004年“禽流感”和2005年南亚“大海啸”、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事件都让人触目惊心,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公共危机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也是公共危机的多发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公共危机,这就给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事件、重大疫情以及恐怖活动等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布其所掌握的信息,造成危机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贻误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间;另一方面非官方的“小道消息”甚至“假新闻”在人群中迅速的传播,致使社会公众出现严重恐慌,加剧危机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高效的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化解公共危机至关重要。
政府信息公开也是民主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在实践中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4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是一座里程碑,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08年“汶川大地震”应对中的信息公开更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个很好的践行,在这次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呈现出时效性强、透明性高、公开方式多、公开程度大等特点,及时安抚了公众的恐慌心理,有效地避免了谣言的传播,这是我国向信息公开法制化迈出的一大步。在这次危机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不乏值得我们反思的事例,本文试图从中分析相关事例的成功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独到性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全文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详细阐释学术界对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和信息公开概念的界定。
第三部分阐释相关方法,系统介绍公共危机中信息公开的内容、方法和准则,为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铺垫。
第四部分着重分析问题,介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的分析,找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五部分结合上文的剖析,通过比较分析,紧密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的几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