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人口红利和资源环境低成本支撑下,以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的缺陷逐渐显露,资源环境约束倒逼机制改革,需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课题。这一届政府在多种场合频频阐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理念,创业型经济的发展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创业环境条件研究作为连接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全国省际区域创业环境条件不平衡性问题进行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创业环境条件现状,提出改善创业环境条件的优化建议。本文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发展经济学理论及创业环境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以GEM(全球创业观察)提出的创业环境条件九大框架为研究路径,结合实际国情及宏观经济环境构建一个包括企业融资环境、政府支持环境、研发教育环境、商务基础环境、文化社会环境五大类别的创业环境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及16个三级指标。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R软件编程,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计算创业环境条件指数;结合TEA(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创业环境条件指数的合理性。从时序和空间分布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各省创业环境条件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特点,剖析各省创业环境条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完善和优化创业环境条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实证结果表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业环境条件指数按优越程度依次可分为五类,其中创业环境条件Ⅰ类包括4个省及直辖市,Ⅱ类包括3个省及直辖市,Ⅲ类包括4个省份,Ⅳ类包括1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V类4个省及自治区。从类别划分来看,由于创业环境条件Ⅳ类占据我国近一半的省份,说明我国创业环境条件的整体水平仍在中等偏低位置。在空间分布上,沿海地区创业环境条件普遍优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创业环境条件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时间序列上,创业环境条件指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说明创业环境条件逐年改善;在5个一级指标创业环境条件评价值上,研发转移与教育培训环境得分明显偏低,是创新创业方面的一大短板。因此需要在科技研发转移成果方面增加相关创业教育培训,以提高创业环境条件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