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多孔纳米复合阵列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y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开发高效可靠的对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原位实时监测的检测方法意义重大,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因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稳定性好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在活体检测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活性氧(ROS),与肿瘤细胞等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开发检测癌症生物标记物H2O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开发了基于三维多级多孔纳米阵列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H2O2的灵敏检测以及对活癌细胞的原位监测。本文中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并制备负载Cu纳米粒子的多级多孔氮掺杂碳纳米泡沫阵列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并用于H2O2传感。首先,通过高效可控的方法在碳纤维(carbon fiber,CF)上生长高度有序且致密排列的Cu O纳米泡沫阵列(Cu O nanofoam arrays,Cu O-NFAs)。Cu O-NFAs由Cu O纳米颗粒组成,并以此结构为模板来构筑多孔碳泡沫修饰的CF电极。开发了绿色碳化掺杂技术,以多巴胺(dopamine,DA)为碳源和氮源,利用DA自聚合反应在Cu O-NFAs上包覆一层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膜得到PDA/Cu O-NFAs/CF电极,高温退火后PDA膜形成氮掺杂碳层(NC),最后酸刻蚀去除Cu O模板,且酸除模板后碳层几乎保持了与模板相同的结构。高温碳化过程中部分Cu O与碳反应得到Cu纳米粒子(Cu nanoparticles,Cu NPs)而负载在多孔碳结构的表面,即制得负载Cu NPs的氮掺杂碳纳米泡沫阵列(N-dope carbon nanofoam arrays,NC-NFAs)修饰CF的柔性微电极(Cu NPs/NC-NFAs/CF),且高温碳化提高了碳层的导电性。这种负载Cu NPs多级多孔的结构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传输通道,也增大了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Surface Area,ECSA)。基于Cu NPs/NC-NFAs/CF微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传感系统用于检测H2O2,检出限为2μM,线性范围为0.265-1.665 m M,灵敏度达162.7μA cm-2 m M-1。(2)构建嵌入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多级多孔氮掺杂碳纳米泡沫阵列修饰CF的复合电极,并将其应用于检测癌细胞释放的H2O2。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柔性微电极对H2O2的催化活性,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构建嵌入PdCu合金纳米粒子的多孔碳泡沫阵列修饰CF电极。利用PDA还原性在PDA/Cu O-NFAs/CF表面修饰Pd纳米粒子,高温碳化过程中生成的Cu原子与Pd原子相遇结合形成PdCu合金纳米粒子(PdCu-alloy nanoparticles,PdCu-ANPs)镶嵌在电极材料表面,酸刻蚀Cu O模板制得嵌入PdCu-ANPs的NC-NFAs修饰的CF柔性复合微电极(PdCu-ANPs/NC-NFAs/CF)。该复合电极的ECSA是CF的6倍。结果表明,NC-NFAs独特的多级多孔结构为嵌入高密度PdCu-ANPs提供了大的表面积并促进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和分子扩散。利用NC-NFAs载体独特的结构优势和嵌入其中的PdCu-ANPs的优异电催化性能,PdCu-ANPs/NC-NFAs/CF微电极对H2O2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感应性能,包括线性范围高达3.44 m M,检测限低至500 n M,以及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当实时原位追踪不同类型的人类结直肠癌细胞HCT116,HT29,SW48和Lo Vo分泌的H2O2时,它可以通过测量每个细胞释放的胞外H2O2分子的数量来区分癌细胞,这在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希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弥漫性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最常见、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头部受到机械性外力作用时(如交通事故或摔跌),快速的水平牵拉力或旋转剪切力作用于脑组织,可致使轴索完全断裂或部分损伤,继而触发分子通路导致继发性轴索断裂或变性。
学位
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范畴,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核心概念。虽然中学教材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困惑。从鲁科版教材中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出发,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试图澄清一些概念,为该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Ki67、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肝转移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有望为胃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结果,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月,满足标准的病例共156例,其中无肝转移胃癌患者有114例,胃癌肝转移患者有4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工业环境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坚守操作准则主要依靠工人的自觉性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但人工监督效率低下、容易遗漏且无法对每一个员工24小时实时监控。因而采用监控设备实现违规行为的智能化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尚无监控视角下施工违规行为公开数据集,可用的训练数据较少,无法涵盖视频监控中存在的如光照、视角和场景变化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违规行为依赖人、物与施工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在公共场所聚集,这将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对公共场所进行人群密度估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人群密度估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具体是指,对图像中的人群数量进行准确估计,与此同时生成反映人群分布疏密情况的人群密度图。近几年在深度学习的推动下,人群密度估计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面临着图像中存在的透视畸变问题,
冷轧带钢板形作为衡量钢卷外在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带钢下游产业对生产率、成材率、成本指标等的要求不断提高,良好的板形不仅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最终产品的成材率,也是生产过程中保证带钢在各条产线上顺利生产的必然需求。因此,解决产品板形问题,提高带钢板形质量始终是钢铁行业研究的重点课题。板形问题的研究必须以板形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板形控制方法和提高板形检测精度,,最终解决板
通过头颈部CTA图像观察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这一方式对于辅助医生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疾病的诊断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而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管分割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研究深度学习技术分割CTA图像中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生的工作量。首先,对原始头颈部CTA图像进行数据预处理:针对图像中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区域存在的像素值分布范围较小,以及血管边界不清晰等
目的烧心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食管病变是判断胃食管反流病严重程度的指标。然而,症状的轻重和食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对于不能耐受和不愿意接受插管胃镜的患者,磁控胶囊胃镜无疑是最佳选择。但磁控胶囊在食管内停留时间短,对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尚不明了。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磁控胶囊胃镜对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8月至2018年6月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