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G环境下的单轨车辆走行轮胎磨耗分析及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座式单轨交通在重庆市投入运营实践以来,单轨车辆走行轮胎出现了较严重的偏磨耗现象。针对此问题,本文深入考虑导向轮、稳定轮及转向架对走行轮胎偏磨耗的空间约束影响作用,应用VPG技术理念,通过有限元法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VPG环境下对单轨车辆走行轮胎磨耗及控制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VPG环境下的多轮系单轨转向架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建立了VPG环境下的单轨走行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走行轮胎三向刚度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以摩擦功总和及摩擦功偏度值作为磨耗和偏磨耗评价指标,建立了走行轮胎偏磨耗模型。(2)开展了VPG环境下的跨座式单轨车辆轮轨耦合作用力分析。对走行轮胎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轮胎的模态特性与偏磨的关系;基于VPG环境,分析了自由滚动、侧偏、侧倾及弯道复合工况下走行轮胎磨耗及偏磨耗随工况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增大滑移率会加重走行轮胎的磨耗,但滑移率大小对轮胎偏磨耗几乎没有影响。侧偏角与侧倾角增大均会加剧走行轮胎磨耗和偏磨耗。走行轮胎处于弯道复合工况时,弯道半径越小,过弯速度越大,走行轮胎的磨耗以及偏磨耗更加严峻。(3)开展了VPG环境下的走行轮胎偏磨影响参数及影响规律研究。以摩擦功和摩擦功偏度值作为磨耗和偏磨耗评价指标,分析了走行轮胎结构参数,如带束层帘线角度、帘线钢丝间距及钢丝直径参数对走行轮胎的磨耗以及偏磨耗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水平轮径向刚度、左右轮胎中心距以及轮胎充气压力等外部参数对走行轮胎摩擦功总和、摩擦功偏度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轮胎充气压力的增大,胎面摩擦功总和与偏度值都有较大程度的减小,增大轮胎充气压力可以有效的改善走行轮胎的磨耗以及偏磨耗状态;走行轮胎面摩擦功总和随着轮胎中心距的增大而增大,而胎面摩擦功偏度值则随着中心距增大没有明显变化,胎面的偏磨耗状态由于摩擦功总和的大幅度增大而更加严峻;增大水平轮径向刚度会加剧走行轮前左以及后左轮胎的磨耗以及偏磨耗程度;走行轮胎各带束层帘线直径、间距以及角度对走行轮胎的磨耗以及偏磨耗均有着较大的影响。(4)开展了VPG环境下的走行轮胎偏磨控制研究。以摩擦功总和和摩擦功偏度值作为磨耗和偏磨耗为优化指标,以改进型遗传算法为优化方法,以走行轮胎的结构参数,如带束层帘线角度参数、帘线钢丝间距参数、钢丝直径参数,及充气压力为优化变量,以Mode FRONTIER为优化平台,采用有限元集成计算模式,开展了走行轮胎偏磨耗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单轨车辆走行轮胎充气压力可极大地改善走行轮胎磨耗及偏磨耗,当走行轮胎充气压力为1.048MPa时,走行轮磨耗性能提高10.865%,偏磨耗性能提高8.024%;走行轮胎各带束层帘线结构参数的优化可改善其磨耗及偏磨耗状况,优化带束层帘线后,走行轮胎磨耗性能提高2.025%,偏磨耗性能提高2.331%。
其他文献
农用车辆主要行驶于崎岖山路,这对车辆的综合性能要求较高。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架作为主要承受载荷的结构,以焊接方式形成的连接接头在承载时极易出现应力集中,其与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会导致着车辆的使用性能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在弹-塑-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轮车整体车架进行静力分析,确定危险位置区域(T型接头)并截取,在考虑和未考虑固态相变的两种条件下,对接头处的焊接过程进行
随着世界石油燃料日渐枯竭和汽车排放污染问题的加剧,各大车企由传统的燃油汽车开始转而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电能作为一种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必然会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电动汽车越来越被车企和消费者所接受,对于国内外科研人员而言,更为关注的是作为电动汽车的直接驱动源—电机。当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汽车都是采用传统径向磁通电机作为中央集中式驱动电机,而这种电机存在功率密度低、体积
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很多因人为驾驶失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极大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车道线检测作为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必须满足车辆能够在各种行驶路况中实时精准的获取车道线的条件,所以,目前众多的研究工作主要着重于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等。本文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原理,在单目视觉的条件下,研究了用于检测车道线的算法,对经典Canny边缘检测方法无法自适应地根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西部大开发也逐渐在增大,西部地区多为山地或重丘陵,隧道的建设十分艰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限制,在深埋富水高压地区修建交通隧道变得十分常见。由于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高压地下水,会严重影响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以峨汉高速公路廖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岩溶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和富水区注浆加固方
在隧道设计中,隧道深浅埋界定直接关系到围岩压力计算的准确性,这也是隧道设计中选择合理支护措施和开挖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见,在隧道设计中,深埋和浅埋的定义是核心问题之一。而寒区隧道的深浅埋划分又与普通隧道的深浅埋划分显著不同,所以,本文主要通过隧道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寒区隧道深浅埋分界的主要因素之一中的埋深进行了着重研究,通过改变隧道埋深的大小来探讨寒区隧道深浅埋的的划分。将松动圈、地表沉降、
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是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变形体的发展趋势或变形数值进行推估预测是变形监测重要的应用价值之一。组合预测研究方法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预测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已广泛深入于各个行业之中,例如大宗商品价格预测、经济预测、电力负荷预测等。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也有相关的应用探索,例如深基坑位移变形预测、地质灾害预警、地基沉降监测、大坝位移监测等等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峻,推动可持续能源革命被迅速提上议程。期间,以发展可持续绿色能源为中心的目标要求建立更持续、高效与环保的新能源体系,新能源汽车作为其发展体系的关键环节逐渐受到关注。依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来看,作为其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因存在安全性、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等问题而一直遏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动力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相较其它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及自放电率低等优势,
洪水灾害是世界各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近年来,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伴随而来的洪水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洪水灾害来临时,如何进行精确的洪水淹没范围预测,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避洪转移安置方案,解决转移安置过程中的最优路线选取问题,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洪水来临之前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转移,可以有效缓解洪水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目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缺乏,我国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如何高效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污染尤为重要。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高光谱卫星,可满足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需求。本文以重庆市玉滩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测水质参数数据与高分五号影像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叶绿素a、总磷、总氮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上述三种水质参数结合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对
近几年的交通事故数据表明,客车因自身质量大、重心高等特点,更易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已经严重危及到人身安全。提高客车行驶稳定性,减少侧翻事故的发生,越显重要。论文开展基于差动制动的客车侧翻预警及防侧翻控制研究,对提高车辆侧向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应用前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客车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包含侧向、横摆与侧倾运动的车辆模型,将该模型与Tr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