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作用于STZ-大鼠种植后血清BGP及IL-6的表达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中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口腔种植的人数日益增多,本实验通过观察辛伐他汀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种植后血清中骨钙素(BG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骨密度(BMD)的变化,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种植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T0组(正常种植组)12只、T组(糖尿病模型组)24只,T组大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在两组大鼠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将T组随机分为T1(糖尿病种植组)、T2(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各12只。术后T0、T1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5ml/只/d,T2组给予辛伐他汀5mg/kg/d灌服,共12W。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细胞因子BGP和IL-6含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胫骨骨密度(BMD)。采用不带种植体的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电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的组织学变化。结果:1、血清学检测结果:第12周,血清BGP水平:与T0组比较,T1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 T2组有升高趋势,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T1组比较,T2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血清IL-6水平:与T0组比较,T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T2组有下降趋势,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T1组比较,T2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2、骨质量测量结果;第12周,胫骨BMD水平:与T0组比较,T1组和T2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1);与T1组比较,T2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3、血清BGP、IL-6水平与胫骨BMD之间的相关性:第12周,血清BGP与BMD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6(p=0.016<0.05);血清IL-6与BMD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p=0.006<0.01)。4、种植体周围组织学变化:12周后,采用不带种植体的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电镜下观察发现:T1组种植体周围组织中成骨细胞明显减少,骨小梁呈稀疏、变细以及断裂;T2组灌服辛伐他汀后,种植体周围中成骨细胞明显增多,骨小梁变粗,增多,交织成网状,较T1组丰富。结论:辛伐他汀可提高糖尿病大鼠种植后血清BGP水平,降低血清中IL-6水平,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通过应用辛伐他汀,种植体周围成骨细胞数目增多,骨小梁较丰富,在促进骨形成方面可能同时存在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两方面作用。
其他文献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软硬组织上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其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
目的:All on 4的概念针对牙列缺失病例之融合手术和假牙修复的即刻种植修复种植技术,合理的分布條件下,只需要在上下颌骨质量较好的颌骨前部植入4枚种植体,再利用倾斜式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