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种语言在语言手段的应用上都有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明显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造成了翻译上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广大的翻译人员、翻译爱好者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建立在对比语言学基础之上的翻译理论更是为人们所推崇。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许多的翻译家也认为,“一切的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应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对比是基础,笔者也赞同这一基本立场,但笔者同时认为,如果仅仅把对比建立在语言的表层之上,进行纯粹的主谓宾的分析是肤浅的对比。要让翻译事业有所进步,更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必须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探索语言、思维、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本质关系能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才能进一步揭示翻译的实质。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从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思维开始的,对某具体事物进行思维会形成一条思维流,而这种思维流是由许多语言形式的意义构成的。例如,我们发言前,常常打腹稿,这就是以内部语言的形式组织的一条思维流,然后再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特殊性。但是,不论用哪种语言表达,都必须完整地连贯地再现那条思维流。翻译的转换应该是对一种言语的内容进行转换,将一种言语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言语思维的内容。重复、替代和省略在汉英语言中的用法是不同的,但它们背后的思维流的内容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才能进行语言间的转换。 汉语民族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民族常用替代和省略回避重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对比了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主体思维、直觉思维及中国人讲究偶式对称的美学心理,揭示了汉语注重重复而英语注重替代和省略的内在成因。这些深层次的对比能进一步阐释汉英语言的区别,有利于汉英语言间的交换。本文框架及要义可分述如下: 第1部分:进行理论分析,从中西思维模式和美学思想的互异辨析中来探究汉英语重复、替代和省略手段运用差异的内在成因。 第2部分:对比分析汉英语重复、替代和省略手段的差异。 第3部分: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研究,探讨重复技巧在英译汉中的运用,同时也论证了在汉英语言交换中,重复、替代和省略手段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第4部分:结语通过对汉英语言中的重复、替代和省略现象进行一些探索性研讨,本文认为,汉民族的整体思维、主体思维和直觉思维是汉语注重重复、简约这一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英语中注重替代和省略这一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个体思维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翻译时,应自觉尊重各自语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