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抽样对阜阳市城郊小学学生烧伤原因,地点,时间及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发生现状,分析其相关易发因素,为预防小学生烧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阜阳市城郊小学生1278名,回顾性调查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阜阳市城郊包括城市家庭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小学生烧伤发生情况。对阜阳城郊所有小学编号,随机抽取2所小学,再对抽取的每所小学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24个班,被抽中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总计1278人,发放问卷1278份,收回12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其中男性为633人,女性为590人。调查采用整群随机集中调查为主,面对面询问和自填方式相结合,电话家访为补充的方式进行,班主任询问调查1-2年级学生;而3-6年级学生采用自填与询问结合方式调查,问卷当场收回,电话家访调查错误或遗漏的问卷。调查员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班主任担任,并监督调查过程。调查表为与安徽医科大学烧伤科教授联合设计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论证和预调查修正。问卷内容包括小学生一般情况、烧伤原因、时间、地点及过程,处理情况、预后及监护人状况等。质量控制为录入电脑过程采用双人录入并相互验证,取样本的1%复查,运用复查结果对样本的代表性及可靠性进行检验,重测信度为0.77,内容效度为0.82。本次调查资料均使用EpData3.0软件双录入,数据经过整理后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所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在实际调查的1223人中,烧伤小学生12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36人;总检出率为10.3%,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14.2%vs6.1%,P<0.05);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明显,一、二年级组最高15.3%,五、六年级组最低4.8%;在不同烧伤原因构成中,热水烫伤占烧伤原因构成比例最高,为69.8%。不同家庭发生率中,农村进城务工家庭最高,为8.3%;受伤小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生发生率中,小学及以下程度的最高,占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是小学生烧伤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检出率较高,其烧伤检出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一、二年级组是小学生烧伤检出率高发期,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减少小学生烧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