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被称为美国活着的文学神话。《周日电讯报》上称赞罗斯拥有一支发光的笔,当代美国小说界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他以作品的多产、艺术风格的多变以及主题上的不断创新而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他的创作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罗斯已创作的三十多部作品中,每部作品中都有性爱描写,里面的女性人物也一反文学和文化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强悍和温柔、反抗和顺从而强悍和反抗居多的特征。他作品中的女性也不再是男以往作家笔下的社会牺牲品,男性反而成了女性欺压下的牺牲品。对于罗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国内还很少。《我作为男人的一生》是罗斯最有雄心的一部作品,对于这部作品尤其是女性形象,国内研究也很少。正由于这一现状,笔者从罗斯创作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他个人的艺术手法,具体来研究《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的女性形象,并指出女性人物带有的象征意义。全文主要分为“《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女性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作为男人的一生》的艺术手法与时代背景意义”和“《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三个章节来写的,加上绪论和结语,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罗斯的创作历程和创作风格、罗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归纳分析,为下文的具体分析作了背景和铺垫的作用,以期透过全局来把握,防止分析的片面化。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包含的三部小说中的四个主要女性形象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不懂事的少年时代》中的犹太少女莎伦·夏茨基;《情场失意》中的利迪亚·凯特勒;《我的真实故事》中妻子莫琳和情人苏珊。通过这四个主要女性形象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对比和细致分析指出她们之间的共通性、矛盾性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对这六者存在的不同态度以及多重意义。第二章主要从《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的时代背景意义和艺术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主要论述了罗斯与作品中女性的形塑关系以及虚构和真实的二元融合以证明作者罗斯在特殊文化中对作品以及人物塑造中掺杂了大量的自我社会及人生经验。第三章主要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罗斯故意创作出的错综交替的女性形象的多元意义指出非犹太女人利迪亚和莫琳与美国多元文化中自主性的对应;犹太女人莎伦和苏珊与犹太文化中传统性的对应。指出她们的文化象征意义,进一步指出罗斯在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的羁绊中的自我超越,探索罗斯对人的普遍生存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于绝对的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结语部分主要对前文主要观点及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梳理,指出了罗斯创作对文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阐明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以及对于罗斯进一步研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