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被称为美国活着的文学神话。《周日电讯报》上称赞罗斯拥有一支发光的笔,当代美国小说界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他以作品的多产、艺术风格的多变以及主题上的不断创新而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他的创作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罗斯已创作的三十多部作品中,每部作品中都有性爱描写,里面的女性人物也一反文学和文化传统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强悍和温柔、反抗和顺从而强悍和反抗居多的特征。他作品中的女性也不再是男以往作家笔下的社会牺牲品,男性反而成了女性欺压下的牺牲品。对于罗斯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国内还很少。《我作为男人的一生》是罗斯最有雄心的一部作品,对于这部作品尤其是女性形象,国内研究也很少。正由于这一现状,笔者从罗斯创作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他个人的艺术手法,具体来研究《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的女性形象,并指出女性人物带有的象征意义。全文主要分为“《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女性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作为男人的一生》的艺术手法与时代背景意义”和“《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三个章节来写的,加上绪论和结语,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罗斯的创作历程和创作风格、罗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归纳分析,为下文的具体分析作了背景和铺垫的作用,以期透过全局来把握,防止分析的片面化。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包含的三部小说中的四个主要女性形象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不懂事的少年时代》中的犹太少女莎伦·夏茨基;《情场失意》中的利迪亚·凯特勒;《我的真实故事》中妻子莫琳和情人苏珊。通过这四个主要女性形象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对比和细致分析指出她们之间的共通性、矛盾性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对这六者存在的不同态度以及多重意义。第二章主要从《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中的时代背景意义和艺术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主要论述了罗斯与作品中女性的形塑关系以及虚构和真实的二元融合以证明作者罗斯在特殊文化中对作品以及人物塑造中掺杂了大量的自我社会及人生经验。第三章主要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罗斯故意创作出的错综交替的女性形象的多元意义指出非犹太女人利迪亚和莫琳与美国多元文化中自主性的对应;犹太女人莎伦和苏珊与犹太文化中传统性的对应。指出她们的文化象征意义,进一步指出罗斯在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的羁绊中的自我超越,探索罗斯对人的普遍生存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于绝对的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结语部分主要对前文主要观点及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梳理,指出了罗斯创作对文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阐明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以及对于罗斯进一步研究的期望。
其他文献
<正>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人们在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力不从心,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学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纠纷,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也
东露天矿基建剥离爆破工程初期,地质结构复杂,爆破参数难以确定,本文结合安家岭矿、安太堡矿在爆破施工中得出的经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对东露天矿强风化岩与弱风化岩
<正>千龙湖,位于长沙西北角的湘江之畔,同现在已成为许多长沙人津津乐道的休闲度假之地。可你知道吗?千龙湖这个大项目,竟出自于一个普通农民之手,他就是:陈杏华,1953年出生
成就报道是我国主流媒体上的主流新闻,它具有增强自豪感、成就感、满足感及指导工作的作用。目前,我国媒体上的有些成就报道宣传味浓,陈旧老套,感染力差。本文以"中国新闻奖"
以NACA0018为基准翼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襟翼相对长度和翼缝相对宽度对翼型流场结构及升、阻力特性的影响;文章分别选取了襟翼相对长度分别为0.2、0.3和0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密切相关。《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未来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上习得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和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南国农先生提出,教育传播学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作为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