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与之相伴的是居民收入差距也表现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扩大、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呈现阶梯形上升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03-201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基本在0.47-0.49之间,在2008年达到0.491的峰值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0.47左右,远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按照城乡分组计算,居民收入差距可分解为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三个部分。既有研究基本都揭示了中国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总体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亟需解决的重大和现实问题。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央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专注于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及扶持政策(如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种粮补贴、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扶贫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及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对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知,城乡收入差距在2010-2019年期间总体上有缩小趋势,但整体降幅不大,且降速有放缓趋势,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仍高达2.64,西部一些省份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如果调整农村和城市家庭的收入定义,并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福利住房及公共服务这些隐性的非货币因素统计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大(李实,2018)。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基本维持在1.5左右,这一比例超过2的国家极少。可见,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显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损失了社会福利、降低了经济效率,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没有平等的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完善和优化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是现代市场经济赋予公共财政的四大基本职能,相对于其他政策而言,财政政策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上具有独特作用。在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为公共财政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提供了合理性和必要性。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关键在于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政策必须发挥其应有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地方财政作为公共资源配置的载体,是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重要机制,已经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然而,从财政分权的视角来看,在政治晋升、财政预算和个人利益的多重激励下,地方官员往往倾向于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有利于取得政绩的经济领域和城市地区,以实现个人总体效用最大化。这种扭曲的地方财政行为导致了地方公共品供给长期偏向于城市,从而成为维持甚至扩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根源。也正因如此,探讨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须纳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框架内进行。选择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主题,可以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化解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论文基于当代中国财政分权这—制度背景,重点阐释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支出城市偏向的原因,并基于理论模型,就地方分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统计分解和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解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结合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事实,在分析地方政府及官员在财政分权下所面临的激励机制及其对地方官员行为选择影响的基础上,构建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框架。中国式财政分权所塑造的增长型激励机制扭曲了政府间关系及政府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尤其体现在财政支出政策的城市偏向,中国式财政分权是导致地方行为异化,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原因。第二,理论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支出偏向、地方财政支出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分析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结合理论模型具体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投资性支出和医疗卫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分析显示: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城乡差距是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加剧了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使得城乡社会保障投入水平差距过大,加剧了城乡转移性收入的差距;财政投资性支出是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环境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第三,对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及分项收入来源差距动态演变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行测算并分解各分项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持续降低,但仍是构成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而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解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偏向并未出现实质性转变,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仍发挥着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第四,从全国及分地区层面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下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城乡收入来源差距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仍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财政分权会进一步扩大各项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财政支出政策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机制尚未形成。此外,财政支出中的各分项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看,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不利影响逐渐降低,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影响仍是负面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作用效应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并已显现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财政投资性支出拉大了工资性收入差距,缩小了经营性收入差距,总体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在增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不利影响持续降低,但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影响仍是负面的。第五,在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视角,提出化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建议。建议从多维视角改革现有财政分权体制,抑制地方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城市偏向,建立促进城乡公共品供给均等化的激励机制;改革现行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推进政府转型的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重点是明确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在提高涉农财政资金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支出结构的优化及使用效率上;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要摆脱对城镇化过度倾斜的配置,统筹城乡发展,逐步走向优化配套农业支出的正确道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炎症与凋亡反应的保护机制。方法脂多糖刺激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组。采用Westernblot、Q-PCR、细胞的荧光染色与细胞流式分析,检测白藜芦醇对BV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具体的分子机制。结果白藜芦醇抑制脂多糖引起的细胞凋亡及IL-6、IL-1、TNF-αmRNA表达升高,增加LC3-II/LC3-I
宏观政策调控与电子商务发展使得各类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使企业生产由规模经济向不经济转换。基于生产规模经济向不经济转换的总成本函数,探讨含网络直销供应链的生产及销售策略。分别构建了零售单渠道和含网络直销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模型,在分析各类系统均衡决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规模经济和不经济的成本系数会分别影响相应的各类策略供应链的生产及销售数量;随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增加,制造商会增加产品的生产及销
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业财高度融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今企业占领竞争制高点的大势所趋。财务不再是事后的报表数据系统,而是全程参与数据分析和业务管理,甚至制定新的战略、创新盈利模式和实现价值创造。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实践,分析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的基本系统框架,总结基于供应链的业财融合实施中的方法与要点,希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针对中欧班列去回程商品双向流动的现实问题,构建了跨国双向供应链的物流合作模型。考虑境内外物流公司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制定激励策略来缩小双向运量差和提升运载总量,对比物流非合作与物流合作下的双向供应链运作以及平台的激励作用,为中欧班列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微观运作基础。研究发现:物流合作平台的建立在达到自身激励目标的同时还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收益,有利于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但是,缩小运量差与提升运量总量这两
本文研究了制造商、零售商和回收商组成的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回收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零售商存在销售努力这一行为时,闭环供应链中各个参与者的最优决策,发现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成本与回收商的回收难度都与批发价格呈正相关,但是与供应链上每一位参与者的利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行业大背景下,做出最优决策,获得最大利润,促进
我国不仅是茶叶大国,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富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互联网+"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凸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其传播渠道不断扩展、传播速度持续加快。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当从茶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为此,文章从茶文化概述入手,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茶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价值,进而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茶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
期刊
对1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LAK细胞和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水中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留置导尿护理,仔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及做好拔管后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有重要意义。10例患者26次治疗无非发症发生。
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对作业的设计也需要一定的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的论述充分阐述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该如何提升,希望对数学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宏大命题。本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视角,对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建立了“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分析框架,探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效问题,以及保障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问题。进入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扩张,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外部质量保障机制。外部质量保障是政府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