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此外,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生产生活重心向城镇偏移,导致许多“空心村”的出现,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常年无人居住。由于人口流失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学校用地、农民宅基地、废弃工矿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于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状态。城镇建设用地的供不应求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大量闲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为了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打破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各种桎梏,实现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我国政府先后在浙江、天津、江苏、安徽、成都、重庆等地进行跨区域的土地指标交易制度试验,推出“折抵指标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跨区域土地指标交易试验办法。土地指标交易制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其仍然处于小规模试验的探索之中,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对鄂州市土地指标交易进行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风险分析方法对其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从土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客体角度出发进行风险识别,确定了对农民的风险、对政府的风险、对开发商的风险和对耕地的风险四大类风险,以及权益保障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生活环境风险、政府决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财政收入风险、市场风险、贷款风险、政策变动、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撂荒十二类风险点。通过风险估测定性、定量地研究了各项风险的大小和整个系统的风险值。结果表明,按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对农民的风险、对耕地的风险、对开发商的风险、对政府的风险,其风险值分别为5.5693、5.4262、4.7381、3.9742,除了对政府的风险最小,为较低风险等级以外,其余三项风险均为中等风险,土地指标交易系统综合风险值为5.2487,为中等风险,处于可控范围。虽然总体来看土地指标交易处于中等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需要我们加强警惕,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农民的风险,本文开展了农户风险认知对其参与土地指标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通过对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指标交易的风险感知因素主要有有:年龄、住房面积、政策干预、补偿是否到位、环境变化、收入稳定、农业经营等。其中住房面积对农户参与土地指标交易意愿有正向影响,年龄、政策干预、补偿是否到位、环境变化风险感知、收入稳定风险感知以及农业经营风险感知对农户参与土地指标交易意愿有负向影响。 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应当从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等方面加以改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