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首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类型多样,有做小动作、擅自离开座位、随意讲话、胆小退缩等等。其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频繁发生。学生缺少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不能管理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因此课堂问题行为更为普遍。然而,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方式存在问题,多是语言批评、命令惩罚,导致原来的课堂问题行为未有效干预,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抗行为,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得不偿失。有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内部原因研究不多,也影响了教师干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效果。因此,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研究有利于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提高基于原因干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首先查阅文献,发现德莱克斯理论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找出了内部原因,为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对学生、教师的观察与访谈,结合德莱克斯理论分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然后,结合德莱克斯理论、行为矫正理论提出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的操作环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操作环节进行实践,检验成效,最后提出策略。研究发现,首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分为内向性和外向性,德莱克斯理论指出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寻求注意、寻求任务、寻求理解和寻求鼓励四种。其次,因为德莱克斯理论突出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内在原因,行为矫正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强化期望行为,所以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内涵是基于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内在原因进行干预,最终强化外部期望行为;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特点是综合性、协商性和持续性。再次,结合德莱克斯理论和行为矫正理论提出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环节,包括分析判断原因、沟通期望行为、基于原因干预、实施奖惩强化、及时调整方案。然后,选择四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这些操作环节进行干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践,发现四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都明显减少、实施奖惩强化后效果更为明显、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责任感增强。最后,根据实施过程、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包括合理分配注意策略、给予学生选择策略、暂搁争执耐心交谈策略、持续表扬鼓励学生策略等。以上对基于原因分析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的探讨,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提高基于原因干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效果。教师能够在干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增强学生责任感、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