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加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评判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云南省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2.2%提高到2010年的34.8%,年均增长0.71个百分点。目前云南省已经拥有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所辖区域包括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和29个自治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78的17.4%,提高到2010年的40%,已达到7224.18亿元。云南省正逐步实现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云南省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服务业加快增长的背景下,我们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其城市化率应该在65.8%以上,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该在49.5%以上。对比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云南省201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5752元,但相应的城市化率为34.8%,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0%。两者的发展均滞后于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偏离理论的一般规律。可见,云南省的城市化和服务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充分认识云南省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关系,从而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两者协调发展对实现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首先,在三次产业中,云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的相关程度最大,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其次,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对云南省城市化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社会个人服务业,两者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服务业中推动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最后,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率较高的城市,往往也是具有工业或服务业优势的城市,城市化率较高的滇中地区是云南省主要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心,城市化率较低的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农业生产优势,且云南省无论大、中、小城市,服务业发展均具有向市区集聚发展的特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外的主要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章总结了城市化与服务业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云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两者的发展特点。第四章分别从时间角度、灰色关联角度及空间角度对云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就云南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作为微波遥感的代表,在地球科学遥感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地质、海洋监视、灾情监视等领域。如何实现SA
在已有的消失模波导滤波器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使用了两个错开又互相垂直的单杆或双杆并联容性元件和一个"45."耦合螺钉的新结构,设计了二阶消失模波导滤波器,并以此结构作为一
<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美国移民在“五一”举行示威游行,目的是敦促政府出台有利于他们的移民政策美国的人口总数在2006年10月17日突破3亿大关,成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质量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引入ISO9000簇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研究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如何架构高职院校图书馆质
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被认为是一种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相关的心肌结构改变及功能异常,于1972年由Rubler等首次提出。临床上,DCM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紧邻,同时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亚自由贸易区,因此云南具有“连接三亚,沟通三洋”的区位优势。随着“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提
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国内外学者对有关两型社会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如何通过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成为
网络游戏作为视觉文化中形态多样的景象,生成了一系列新的视觉景观。本文将图像学理论延展至视觉文化领域新兴的艺术形式,把网络游戏当做一个整体图像来分析。网络游戏处于历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用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采用手工
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建构过程中的信念,因而知识不断发展,持续改进。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