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碳量子点(CQDs,2004年首次报道),这种零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一直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和荧光染料相比,水溶性好、易于功能化、耐光漂白、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这些诸多优势使其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制得的碳量子点在长波发射和量子产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碳量子点的“发射最大波长”(即发射强度或效率最大所对应的发射波长)大都小于500nm,且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大多数裸碳量子点都小于10%。因此,研究发展不需要复杂的钝化及后处理过程的简单方法,可控制备普适于生物成像应用的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近红区发射碳量子点是十分必要的。本工作主要集中在碳量子点制备的方法学研究及其生物分析应用两方面。首先,通过改进碳源氧化方式及实验条件控制,摸索了一种快速深度氧化不同碳源方法,在2-3小时反应时间快速获得了“发射最大波长”在53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50%和“发射最大波长”在60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8%的石墨烯量子点;并系统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高荧光量子产率的红光发射行为与其组成、粒径、表面态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旨在加深对碳量子点发光机制的理解。然后,基于绿光发射的石墨烯量子点的pH敏感光学性质,构建了尿素的荧光传感检测系统,并应用于血液中尿素的检测;同时,将红光发射石墨烯量子点应用于细胞成像,考察了其抗生物基质荧光干扰的性能;并将红光发射石墨烯量子点包埋于叶酸靶向脂质体中,成功实现了细胞表面叶酸受体过度表达的MCF-7细胞的靶向成像,为石墨烯量子点的靶向标记及传感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论文共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对碳量子点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并在分析了荧光碳量子点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基础上,确定了论文设想。第二章,采用高浓度硝酸,对常用硝酸氧化方法作了大的改进。以酒精灯灰为碳源,合成了高量子产率(50%)的绿光石墨烯量子点,对其形貌、组成进行相关表征,探讨其高量子产率的荧光机制。第三章,通过改换活性炭为碳源,合成高量子产率红光发射的石墨烯量子点,通过对其形貌、组成等相关表征,探讨了其高量子产率和长波发射的发光机制。第四章,研究了绿光发射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性质,依据其灵敏的pH依赖荧光性质,构建了简单、灵敏的尿素荧光测定体系,并应用于人体血液中尿素的测定。第五章,将合成得到高量子产率红光发射石墨烯量子点应用于细胞成像,考察了其抗生物基底背景荧光干扰和生物相容性能第六章,基于叶酸-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脂质体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制备了荧光石墨烯量子点叶酸靶向脂质体,通过荧光光谱和投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初步实现了其靶向荧光成像。最后对本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