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医学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增高,我国也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伴随着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脑血管性认知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这种起病隐袭、病程逐步加重及晚期治疗效果差的疾患,我们在做到加强宣传教育以及早发现病情的同时,更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去阻断或延缓病情的发展。研究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材料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中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解放军二零八医院、吉林省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及吉林市中心医院共九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VCI患者421例。所有受试者均是符合筛查条件并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然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入组第1天开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并在服药期间进行电话监督患者服药情况。持续服药3个月后,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以及询问并记录不良事件。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或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参数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规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受试者服药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19.70±1.51和20.53±1.86,前后对比显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服药前后MoCA评分分别为19.43±3.60,和20.46±3.77,前后对比显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服药前后ADL评分分别为27.86±4.11和26.89±3.89,前后对比显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对各个量表分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认知功能当中,记忆力、注意力和命名能力在用药前后对比显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日常生活能力中,洗澡、上厕所、购物、轻家务及重家务等五方面能力改善,尤其是完成家务的能力提高明显。用药三个月后,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改变;肝功能有9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无临床意义,停药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肾功能中有7例受试者尿素氮轻度升高,无临床意义,停药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11例非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出现空腹血糖轻度升高,停药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研究中有5例受试者在初次服药时出现恶心,2例伴有呕吐1次,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后受试者未使用药物及其他特殊治疗,自诉经过休息后上述症状消失。研究结论:1、服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3个月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明显改善;2、在认知功能当中,记忆力、注意力和命名能力在用药前后改善明显;3、在日常生活能力中,洗澡、上厕所、购物、轻家务及重家务等五方面能力改善,尤其是完成家务的能力提高明显;4、长期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安全性高,无明显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