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45%,已成为世界上HCC发病最集中的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均为致HCC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导致正常肝细胞基因的损伤,既可引起癌基因的激活,又能引起抑癌基因的失活,这种平衡的破坏,是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于HCC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至少20种以上的异常基因表达(表达上调或下调或突变)和HCC的发生发展相关:p53,Rb,ras,c-myc,u-PA(urokinase type plasminogm,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DM2(murine double minute2),MAGE(melanoma antigen,编码黑色素瘤抗原的基因)、MMP(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基质金属蛋白酶)、P21WAF1/CIP1、P27kip、PTEN,E-cadherin,等,HCC的发生和演进是典型的多因素影响(肝炎病毒慢性感染、黄曲霉菌素B1(aflatoxin B1,AFB1)暴露、过量饮酒和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多基因遗传、多阶段进展和多途径参与(RB、p53途径等)的复杂过程,它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由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则是该过程的核心生物学过程。 在机体中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异常成为癌症发生的一个标志。导致基因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epigenetic mechanisms)主要包括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