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成为影响受众个体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中介,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愈加突出,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愈加明显,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难题,主要表现为:某些媒体坚持客观性原则时忽略了自身价值原则的追求,出现了有闻必录的现象;大众传媒产业化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背离理性基础,造成了有偿新闻、媒体操纵的泛滥;某些媒体滥用言论自由而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在满足部分受众知情权的同时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针对上述的种种伦理难题,我国的大众传媒必须密切关注高速发展中的传播技术在带来利益的同时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和传播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利益关系。媒体伦理道德难题的形成背后不仅有着明显的现实原因,也有着深刻的理论成因:媒体客观性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本着“是”的理论原则去追求新闻的绝对客观真实,而媒体价值追求依据“应该”的理论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在客观真实性基础上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受众的教育和感化,二者冲突的原因就归结于是与应该的问题;伴随着大众传媒市场化集团化的发展,媒体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把最终的“功利效用”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媒体自身的道德义务,其矛盾的根源就在于道义与功利的探讨上;媒体为了满足部分受众的知情权,满足整个社会大众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而运用其言论自由,体现了对公共利益的追求,符合公德的内在要求,而尊重个人隐私权属于尊重私人生活的道德,符合私德的内在要求,二者的冲突就源于公德与私德的区别与统一性。在深刻分析探讨道德难题产生的成因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些尝试性途径:媒体的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冲突造成了“有闻必录”的报道方式以及“新闻失实”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注重媒体客观性原则的实现;媒体价值原则与经济利益追求的冲突造成了“媒体操纵”、“有偿新闻”的泛滥,这就需要加强媒体操纵的伦理调控、对有偿新闻的杜绝以及加强媒体工作者的自律;媒体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的失衡造成了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公德与私德的冲突,这就需要加强公益优先原则、利益协调原则等等原则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