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208)的资助下,采集了湖南、海南、云南3省境内农区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8个不同地理种群,应用RAPD技术,首次对其不同生境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其与生境的相关性。获得如下结果:
1、拟环纹豹蛛自然种群具有相当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从使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84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片段62个,占73.8﹪。在8个研究的种群中,长沙天顶乡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大(38.7﹪),海南南新农场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小(17.7﹪)。
2、不同生境内拟环纹豹蛛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测定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拟环纹豹蛛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24﹪和35.76﹪,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种群之内。种群内与种群间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8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的矩阵显示云南俄嘎种群与海南五指山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大(0.3725),海南南新种群和海南儋州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0.0753),各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426,由此可见8个种群之间因生境的差异产生了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3、长期农药胁迫下对拟环蚊豹蛛的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对来自同一类生境内施药区(雷峰镇、南新农场、上帕镇)和未施药区(天顶乡、五指山、亚目河)的拟环纹豹蛛样品,应用配对数据的t检验法检测,发现湖南长沙的天顶种群和雷峰镇种群,以及海南的南新种群和五指山种群,云南的上帕种群和亚目种群之间的RAPD扩增片段的数目差异显著(P<0.05),暗示了常年施用大量农药对拟环蚊豹蛛的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
4、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拟环纹豹蛛遗传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纬度呈正相关趋势,但是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为进一步探讨农药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笔者抛开常年施用农药的4个种群后就未使用农药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4个种群也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遗传多样性指数与纬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