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玻璃形成过程还是一个未被完全理解认知的过程,玻璃从熔融态到玻璃态的过程决定着玻璃形成能力大小。对于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如何量化玻璃形成能力大小对玻璃工业生产和玻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目的主要是研究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以及与硅酸盐盐玻璃熔体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动力学与热力学两方面研究玻璃形成的特性。玻璃是一类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非晶材料,了解玻璃形成能力对预测材料结构、理化性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果熔体在冷却过程液相稳定与其竞争的晶相难以析出,则会促进熔体玻璃形成。本文首先测量了五个玻璃的粘度以及对应的特征温度来表征组成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DSC)测得到玻璃转变温度Tg,析晶温度Tc,以及熔化温度Tm这些参数与玻璃形成能力(GFA)之间的关系。通过表征参数KH=(Tc-Tg)/(Tm-Tc),以及Kw=(Tc-Tg)/Tm)来表征Zn2+/Mg2+变化对GFA的影响。同时Cpl/Cpg, △Cp △E(HT)、(Sc). fg及dCpg/dT也用来表征玻璃形成能力。由于粘度对玻璃形成能力有重要意义,它伴随析晶的整个过程。分同时还了解表面性质与析晶关系从而有利于了解玻璃形成动力学,最后研究稀土氧化物Yb2O3、Er2O3对磷硅酸盐玻璃非等温析晶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对Tg、Tc、Tm随组成的变化发现对于玻璃形成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应用MYEGA方程拟合玻璃粘度得到脆性指数m,发现Zn2+/Mg2+比例对玻璃粘度以及脆性影响规律。同时发现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在表示玻璃形成能力时的联系与区别。本文在对MgO-Al2O3-SiO2玻璃系统玻璃表面研究发现有趣现象,玻璃在氮气氛围下加热为体析晶,在空气中加热时为表面析晶,同时应用JMA理论对玻璃非等温析晶进行计算,得到对应数据。通过实验旨在理解表面析晶与玻璃表面性质、气体环境、表面粗糙度等关系进而反映玻璃形成能力。对稀土氧化物Yb2O3、Er2O3研究结果表明YbO3、Er2O3促进Zn2SiO4的析出,但阻碍Na3PO4和A1P04晶相的形成。通过对玻璃SEM研究得出YbO3、Er2O3促进玻璃的分相有力于玻璃的形成。同时发现YbO3、Er2O3的加入降低玻璃形成能力。通过Avrami模型很好的表征玻璃非等温析晶动力学。掺杂Yb2O3、Er2O3和没有掺杂的玻璃析晶活化能Ee通过Friedman的非等温析晶动力学计算。在玻璃冷却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数值降低。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有效教学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过程。本文通过阐述中等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要素分析,探讨突出专业特色、
本文应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单域整合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s)"解释了两个名词(如,celebrity和blog)经过复合法或拼缀法生成另外两个新名词(如,celeblog和blogebrity)过程
目的: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为患者提供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不适,随访1年半,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腹腔镜疝修补术围
移动网络购物作为增长最迅速、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己经得到了众多商家的重视,APP应用已成为电商平台标准配置。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乔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的创作高峰期正处于意大利人民为争取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斗争时期,罗西尼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意大利传统风格,他对于意
为开发啤特果乳饮料,以啤特果汁、牛奶、白砂糖、柠檬酸及稳定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啤特果乳饮料配方、稳定剂配比、均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啤特果
烧碱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印染、纺织、冶金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在工业制备烧碱的工艺中,主要采用的是离子膜烧碱法。其原理是原料盐水在利用离子交换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剂的添加量及发酵条件对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菌种和秸秆比例为1∶300的条件下,有氧发酵60、120、18
为解决传统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通过在寻优过程中动态调整惯性因子ω和加速因子c1和c2,提高
开发了低温液相法生产不溶性硫磺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低温液相法制备中品位不溶性硫磺的适宜条件:添加剂(碘)用量0.08%,恒温温度280℃,恒温时间60 m in,急冷液浓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