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玻璃形成过程还是一个未被完全理解认知的过程,玻璃从熔融态到玻璃态的过程决定着玻璃形成能力大小。对于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如何量化玻璃形成能力大小对玻璃工业生产和玻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目的主要是研究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以及与硅酸盐盐玻璃熔体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动力学与热力学两方面研究玻璃形成的特性。玻璃是一类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非晶材料,了解玻璃形成能力对预测材料结构、理化性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果熔体在冷却过程液相稳定与其竞争的晶相难以析出,则会促进熔体玻璃形成。本文首先测量了五个玻璃的粘度以及对应的特征温度来表征组成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DSC)测得到玻璃转变温度Tg,析晶温度Tc,以及熔化温度Tm这些参数与玻璃形成能力(GFA)之间的关系。通过表征参数KH=(Tc-Tg)/(Tm-Tc),以及Kw=(Tc-Tg)/Tm)来表征Zn2+/Mg2+变化对GFA的影响。同时Cpl/Cpg, △Cp △E(HT)、(Sc). fg及dCpg/dT也用来表征玻璃形成能力。由于粘度对玻璃形成能力有重要意义,它伴随析晶的整个过程。分同时还了解表面性质与析晶关系从而有利于了解玻璃形成动力学,最后研究稀土氧化物Yb2O3、Er2O3对磷硅酸盐玻璃非等温析晶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对Tg、Tc、Tm随组成的变化发现对于玻璃形成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应用MYEGA方程拟合玻璃粘度得到脆性指数m,发现Zn2+/Mg2+比例对玻璃粘度以及脆性影响规律。同时发现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在表示玻璃形成能力时的联系与区别。本文在对MgO-Al2O3-SiO2玻璃系统玻璃表面研究发现有趣现象,玻璃在氮气氛围下加热为体析晶,在空气中加热时为表面析晶,同时应用JMA理论对玻璃非等温析晶进行计算,得到对应数据。通过实验旨在理解表面析晶与玻璃表面性质、气体环境、表面粗糙度等关系进而反映玻璃形成能力。对稀土氧化物Yb2O3、Er2O3研究结果表明YbO3、Er2O3促进Zn2SiO4的析出,但阻碍Na3PO4和A1P04晶相的形成。通过对玻璃SEM研究得出YbO3、Er2O3促进玻璃的分相有力于玻璃的形成。同时发现YbO3、Er2O3的加入降低玻璃形成能力。通过Avrami模型很好的表征玻璃非等温析晶动力学。掺杂Yb2O3、Er2O3和没有掺杂的玻璃析晶活化能Ee通过Friedman的非等温析晶动力学计算。在玻璃冷却过程中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数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