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人为来源。随着青海省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消耗大量煤炭资源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碳排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本文基于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 M D),建立青海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07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对青海省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青海省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抑制青海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较低,但能源效率对抑制青海省碳排放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总体看来,能源结构虽然不断改善,却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青海省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远远小于经济发展对青海省碳排放量的拉动作用。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GM(1,1)模型,利用青海省1990—2007碳排放数据,预测2008—2020年青海省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青海省当前由于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急剧增加所引起的G D P能源强度跳跃性增长将随产业结构的稳定而趋于平缓,碳排放量将会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及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高而呈持续稳定、小幅上升的趋势。就碳排放现状而言,由于青海省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规模小、起步晚,因此处于比较平稳的小幅增长期。未来12年,青海省将会面临GDP能源强度的上升态势,但与全国各省份GDP能源强度增长的速度和程度相比,仍属于缓慢和轻度的增长。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当大,要实现经济飞速发展所必需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增长量显而易见,但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应借鉴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模式,在现代化进程中走更为节约能源和减少CO2排放的道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青海省在今后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应发挥水电资源的优势及重点开发利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