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推断的桥梁参数不确定性量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结构总是不同程度地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如构件几何容差、测试误差等,这些误差可能会导致对结构认知及评价偏离结构的固有特性,产生不可预知性,进而影响到对整个结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因此,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量化至关重要。环境振动测试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结构健康监测手段,相较于传统的振动测试及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此方法测试费用少,效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且测试过程不会对结构造成损害且可以不中断结构的正常使用,同时较为符合结构的实际运营情况。但是,现有的基于环境振动测试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大部分只能得到结构基本模态参数(振型、阻尼和固有频率),无法识别出深层次模态参数及量化参数的不确定性,不能有效的支撑桥梁结构的安全决策以及维护管理。基于此等现状,识别出桥梁结构的深层次模态参数及不确定性至关重要。本论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从环境振动测试中识别结构振型缩放系数、质量归一化振型、位移柔度矩阵和挠度等更为深层次的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协方差矩阵,以对其进行不确定性量化,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如下:(1)对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从频响函数出发详细的推导了快速贝叶斯FFT变换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并将原本用于加速度响应的分析方法拓展至了位移响应及速度响应数据,因此可应用于先进的监测系统,如使用微波雷达及光学测量所得结构响应的计算分析之中。(2)基于快速贝叶斯方法FFT变换的基本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利用质量改变方法,严格推导了仅利用环境振动测试数据求解结构的深层次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公式。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快速贝叶斯和质量改变方法的识别桥梁结构的深模态参数并量化参数不确定性的方法。解决了仅利用输出响应的振动测试方法只能识别得到工程结构基本动力特性参数、不能有效支撑结构性能评估的问题。(3)基于车桥耦合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概率统计及矩阵论的知识,严格的推导了时变系统下桥梁结构的深层次模态参数,包括振型缩放系数、质量归一化振型、位移柔度矩阵及预测挠度的误差传递公式。(4)基于同步提取变换及变分贝叶斯理论,详细推导了移动弹簧质量模型下,求解桥梁结构的深层次参数及量化不确定性的方法。所提议方法使用行车通过桥梁阶段的桥梁响应数据用于识别系统的深层次的模态参数及其不确定性。通过数值试验案例进行了验证。(5)通过苏通长江大桥现场振动测试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既识别了基本模态参数(固有频率、振型等),还识别了深层次的模态参数(柔度、挠度等),识别结果符合预期,预测挠度与GPS测量值一致且GPS值位于预测挠度的置信区间之内,证明了所提议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方法除了具有操作便捷、效率高及成本低的优点外,运用了贝叶斯方法,理论严谨规范,能够获得位移柔度和预测挠度的置信区间,可以更有效支撑状态评估。根据以上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从环境振动测试以及行车振动测试的数据中识别出结构的基本动力参数以及深层次参数,并且可以量化以上参数的不确定性。所得结果可以用来支撑结构性能评估、预测及维护管理与决策,具体来说,可以应用于结构有限元模型优化、结构损伤状态评估、结构可靠度评估等多个方面。
其他文献
传统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由于柱失效引起的连续倒塌行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从材料层次出发,通过提高筋材的力学性能来增强结构倒塌抗力的研究还较少。钢-纤维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简称SFCB)由外包纤维和内芯钢筋组成,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稳定可控的二次刚度(屈服后刚度)。因此,本文用SFCB替换RC框架梁中普通钢筋,基于拆除构件法,对SFCB增强混凝土结构的
在大尺度复杂作业环境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传统测绘建图方法存在耗时长、缺乏区域语义信息等问题。本文针对结构复杂、场景跨度大、存在光线变化的作业环境,研究了融合相机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移动式分段扫描建图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场景识别的区域语义学习方法,并开发了稠密建图和点云语义标注功能应用软件。首先针对常规地图缺少高质量地图数据的问题,通过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与数据融合,使得图像的色彩信息能够融入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工业和民用等领域,无人机航拍目标识别与跟踪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航拍图像中场景复杂、目标尺度不一,还存在光照变化、遮挡干扰和相机抖动等问题,航拍图像中目标识别和跟踪变得更加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无人机航拍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对YOLOv4检测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航拍图像实时检测模型,
钢结构凭借其轻质高强、造型美观、装配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迅猛。大跨空间结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结构安全问题。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构件的老化锈蚀损伤、火灾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结构进行改扩建引起的荷载变化等都会给构件和结构带来重大安全问题。因此,对承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
当代建筑领域工程项目工序繁杂、参与者多元、管理困难等特点对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价值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作为顺应国家建筑产业化、智能化发展政策引导的大规模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协同管理,实现其在工程项目中的正向设计和价值最大化是当前建筑业的最大愿景,也是行业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但目前在装配式建筑中的BIM研究还不完善,在应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实施指导和成熟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虽然这些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彰显了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结构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建筑高度越高,结构就会变得越柔,风荷载就会成为主要的控制荷载,而超高层建筑对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使得建筑中居住者或者办公人员感到不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深圳太子湾250m高
第一部分早期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血浆中细胞外囊泡的分离与鉴定目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外周血血浆中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与ARDS患者的肺损伤和预后相关。然而BALF和血浆中EVs分离和来源鉴定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实验将分离提取EVs和鉴定EVs来源细胞的不同方法作对比
背景:脑卒中是全球第三大导致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以引起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性脑卒中几乎占所有卒中事件的80%,是由脑血流中断引起的。根据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部位,它可能会损害患者的感觉处理能力、沟通、认知和运动功能。尽管很少有患者能够得到完全功能治愈,但尚无长期成功的脑卒中治疗方法。外泌体是微小的膜囊泡,起源于内体系统,其直径在30-100 nm之间,在所有生命系统中几乎可以由所有细胞释放到细胞
以栗子壳废渣为原料,利用ZnCL2活化制备栗子壳活性炭以吸附溶液中的活性大红。考察了浸渍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栗子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比1:12.5g/mL,浸渍时间27h,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75min,以此得到的最佳栗子壳活性炭对于活性大红的吸附值可达到293mg/g。采用SEM.BET,XRD和FITR对栗子壳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本文围绕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实时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展开研究,选用了非接触式、易于实现的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识别方案。该方案由人脸检测、人脸关键点检测和疲劳识别三个环节组成,是一种递进式的任务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驾驶员人脸检测算法研究。为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实时人脸检测,在MTCNN算法基础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