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与早期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早期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血浆中细胞外囊泡的分离与鉴定目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外周血血浆中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与ARDS患者的肺损伤和预后相关。然而BALF和血浆中EVs分离和来源鉴定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实验将分离提取EVs和鉴定EVs来源细胞的不同方法作对比,旨在为后续实验建立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在入组后的第24h和第72h,收集患者的BALF和血浆。随后利用超速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和尺寸排阻色谱柱方法(q EV)获得EVs。设置四种不同条件的超速离心方案:U1=超速离心100000g×2h、U2=120000g×2h、U3=120000g×70min和U4=187500×2h。通过下述三个方面比较U1、U2、U3、U4和Q(q EV)分离获得的EVs的差异。(1)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NTA)比较不同方法分离EVs粒径和浓度的差异。(2)使用透射电镜(TEM)和蛋白质印迹(WB)鉴定不同方法分离的EVs形态及标志。(3)将纳米流式直接检测EVs表达CD31和CD68的结果作为鉴定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的金标准,比较使用乳胶微球和链霉素生物素亲和微球捕获相同的EVs后进行普通流式的检测结果与纳米流式结果。结果:1.比较不同分离方法获得EVs的粒径和浓度四种不同超速离心获取的EVs沉淀由50u LPBS重悬后,NTA检测EVs粒径与浓度结果分别为U1=(190.8nm,2.5E+12/m L)、U2=(143.68nm,1.2E+12/m L)、U3=(139.4nm,8.2E+10/m L)和U4=(121.6nm,1.0E+13/m L);q EV法通过色谱柱收集EVs,NTA检测结果为Q=(146.7nm,3.2E+7/m L)。2.通过TEM和WB鉴定不同分离方法获得EVs四种不同超速离心方法获得EVs的TEM结果相似,镜下描述为“杯子形状”囊泡状结构,粒径大小与NTA结果相仿。U1、U2、U3和U4比较,U2分离的EVs大小和分布更均一、背景更清晰;Q分离的EVs背景较U2杂乱。WB检测不同分离方法获取的EVs表面标志性蛋白分子CD9、CD63和CD81,其分子量均与参考范围相近。3.比较不同流式方法检测EVs来源细胞的比例纳米流式检测ARDS患者血浆中EVs表征结果显示表达CD31内皮细胞源性EVs约占20%,表达CD68巨噬细胞源性EVs约占9.4%。相同样本由乳胶微球和链霉素生物素亲和微球结合EVs后,通过普通流式检测CD31和CD68的表达比例。结果发现乳胶微球法检测CD31比例(21%)与链霉素生物素亲和法相比无明显差异(19.5%),并与纳米流式检测结果相似;乳胶微球法检测CD68比例(9%)高于链霉素生物素亲和微球法(5.8%)。结论:TEM、NTA和WB等鉴定结果显示,超速离心120000g×2h分离患者BALF和血浆中的EVs效果最佳;普通流式检测乳胶微球捕获EVs优于链霉素生物素微球。第二部分:早期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总EVs的特征目的:比较早期ARDS患者与非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EVs的浓度和来源细胞差异,以及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总EVs浓度与ARDS病因和肺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明确EVs能否作为ARD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调节靶点。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另纳入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非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信息学,患者来源、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结果、器官功能支持等电子病历信息,在入组后的第24h和第72h,收集两组患者的BALF和血浆并记录样本体积。利用超速离心法120000g×2h分离EVs,NTA检测EVs浓度,EVs浓度表示为校正浓度,即EVs校正浓度=NTA测量的EVs浓度/样本体积。乳胶微球捕获法鉴定EVs来源细胞。结果:共有33例ARDS患者和10例非ARDS患者纳入研究。1.ARDS组和非ARDS组BALF和血浆中总EVs浓度比较1.1 ARDS组和非ARDS组基础情况ARDS组患者的年龄为65.5±15.5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54.4%),入组第一天APACHEII评分为22.8±7.4分,SOFA评分为9.2±5.1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11.0[6.5-23.0]天,ICU住院时间为16.0[8.0-26.5]天,总住院时间为18.0[11.0-26.5]天,28天病死率为33.3%,90天病死率为45.5%,ICU住院费用平均为16.1[8.7-30.2]万元。对ARDS的病因分类其中肺内原因23例;肺外原因10例。在感染导致的ARDS患者根据病原微生物分组为细菌性感染11例、真菌感染3例、病毒感染5例、未知病原体3例。ARDS组与非ARDS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和基础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患者入组时ARDS组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和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ARDS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非ARDS组(P=0.02),ICU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02)。两组患者的28天及90天病死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15)。1.2 ARDS组BALF和血浆中总EVs浓度明显高于非ARDS组ARDS组BALF和血浆中总EVs平均浓度分别为5.56E+10/m L和4.63E+10/m L;非ARDS组BALF和血浆中总EVs平均浓度为1.31E+10/m L和1.72E+10/m L。ARDS组BALF中EVs浓度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2);ARDS组血浆中EVs浓度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4)。2.ARDS组与非ARDS组BALF和血浆中EVs的来源细胞分布ARDS患者的BALF中EVs来源细胞最多为上皮细胞(23.0%),其次为内皮细胞、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21.8%、8.5%、3.9%和1.0%);血浆中EVs来源细胞比例最高为内皮细胞(19.35%),其次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14.8%、6.1%、1.5%和0.7%)。非ARDS患者的BALF中EVs来源细胞最多为上皮细胞(22.7%),其次为巨噬细胞、内皮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16.7%、9.35%、1.2%和0.52%);血浆中EVs来源细胞比例最高为内皮细胞(25.7%),随后为巨噬细胞、上皮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17.5%、6.7%、2.1%和0.42%)。3.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总EVs浓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柏林标准将ARDS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ARDS组与中度ARDS组相比BALF中的EVs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9),轻度ARDS组比重度ARDS组BALF中的EVs浓度明显降低(P=0.02);不同程度ARDS患者血浆中EVs浓度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根据P/F≥150将ARDS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组,中重度ARDS患者BALF中总EVs浓度明显高于轻度ARDS(P=0.01),两组血浆中EVs浓度无统计学差异。ARDS患者BALF中总EVs的浓度与P/F水平无关(r=-0.23,P=0.19),血浆中总EVs浓度与P/F水平也无关(r=0.10;P=0.57)。BALF中总EVs的浓度与Murray评分水平呈现出显著正相关(r=0.43,P=0.01);BALF中总EVs浓度与驱动压水平无关(r=0.33,P=0.06);与静态顺应性水平也无关(r=-0.32,P=0.07)。4.不同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EVs浓度的比较4.1肺内病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总EVs浓度明显高于肺外病因研究发现肺内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EVs浓度明显高于肺外原因组(P=0.02),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EVs浓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但血浆中EVs并无明显组间差异。(1)ARDS患者BALF中EVs浓度最高的肺内原因是微生物感染(7.7E+10/m L),其次为误吸(3.8E+9/m L);EVs浓度最高的肺外原因是不明原因(1.9E+10/m L),其次为胰腺炎(1.43E+10/m L)、手术应激(1.4E+10/m L)、创伤(9.53E+9/m L)和烧伤(3.83E+9/m L);(2)ARDS患者血浆中EVs浓度最高的肺内原因是微生物感染(3.5E+10/m L),其次为误吸(1.1E+10/m L);EVs浓度最高的肺外原因为手术应激(1.5E+11/m L),其次为胰腺炎(7.0E+10/m L)、创伤(6.9E+10/m L)、不明原因(3.1E+10/m L)和烧伤(6.3E+9/m L)。4.2细菌性感染导致的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EVs浓度最高微生物感染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EVs浓度最高的亚组为细菌感染(1.36E+11/m L),其他依次为不明病原体感染(2.5E+10/m L)、病毒感染(1.9E+10/m L)和真菌感染(1.0E+10/m L)。血浆中的EVs浓度最高的亚组同样为细菌性感染(4.8E+10/m L),其他依次为病毒感染(2.8E+10/m L)、真菌感染(2.7E+10/m L)和不明病原体感染(7.6E+9/m L)。结论:ARDS患者较非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总EVs浓度增高。不同细胞来源的EVs在两组间存在差异。ARDS患者BALF来源的EVs浓度随ARDS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呈现出升高趋势。细菌性感染所致的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EVs浓度最高。第三部分:早期ARDS患者T细胞源性EVs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目的:T细胞在ARDS早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ARDS肺损伤与T细胞分泌的EVs相关。本实验旨在探讨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与T细胞源性EVs的潜在相关性。方法:根据柏林诊断标准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在入组后的第24h和第72h,收集患者的BALF和血浆。利用超速离心法120000g×2h分离EVs,NTA检测EVs浓度,乳胶微球捕获法捕获EVs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信号鉴定细胞来源。评估肺损伤严重程度主要指标为氧合指数(P/F),次要指标为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肺驱动压(DP)和肺静态顺应性(Cst),主要结局指标为28天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CU机械通气时间和90天病死率。结果:共有33例ARDS患者纳入研究。1.ARDS组BALF和血浆中T细胞源性EVs明显高于非ARDS组ARDS组患者BALF和血浆中的CD4+T细胞源性EVs(CD4+T-EVs)高于CD8+T细胞源性EVs(CD8+T-EVs)。ARDS组患者BALF与血浆中的CD4+T-EVs比例和CD8+TEVs比例高于非ARDS组,但两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ARDS组BALF中两者的比例比(CD4/CD8+T-EVs)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16),而ARDS组血浆中两者的比例比(CD4/CD8+T-EVs)也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07)。2.T细胞源性EVs与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ARDS患者BALF中CD4+T-EVs与P/F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r=-0.09,P=0.61);CD8+T-EVs与P/F也无关(r=0.19,P=0.30)。CD4/CD8+T-EVs与P/F无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r=-0.27,P=0.13)。ARDS患者BALF中的CD4/8+T-EVs与机械通气时间也无明显相关性(P=0.31)。3.T细胞源性EVs对ARDS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评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以及CD4/8+T-EVs对28天预后和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三者相比CD4/8+T-EVs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28天预后AUC为0.855,cut-off值为3.1。90天预后AUC为0.86,cut-off值为2.2。根据cut-off值将ARDS患者分为CD4/8+T-EVs≥3.1和CD4/8+T-EVs<3.1两组,生存曲线显示CD4/8+T-EVs≥3.1组28天病死率明显高于CD4/8+T-EVs<3.1组(P=0.026,HR=0.41[95%CI 0.18-0.94])。而CD4/8+T-EVs≥2.2组90天病死率也明显高于CD4/8+T-EVs<2.2组(P<0.001,HR=0.23[0.07-0.75])。结论:早期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T-EVs浓度高于非ARDS患者。ARDS患者BALF中CD4/CD8+T-EVs与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对ARDS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司法机关为了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很多场合依规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利用手机进行日常打卡和思想汇报,但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人机分离”、“冒名打卡”等问题,亟需在现有设备条件下,以有限的成本将人脸识别引入系统来解决此问题。然而,面向手机用户单纯的人脸识别系统极易受到人脸打印照片、电子照片或视频等非活体攻击,需结合适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以提升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相比其他人脸活体检测实现方法,静默活体检测因识
生物质与煤的共燃烧技术是一种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同时兼备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的燃烧技术。然而,影响该技术可行性的关键之一是生物质中碱金属含量高所带来的灰沉积、腐蚀等问题。由于生物质中相对较高的K含量(尤其是对于草本植物而言),在混合燃烧过程中,碱性物质(如KCl)可能因为高化学活性而转移到气相中,从而造成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和腐蚀,进而导致传热能力降低,热损失增加,锅炉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大大
学位
随着全球能源的快速消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尤其是作为能耗最高的建筑业,备受各个国家的关注。在德国率先推出被动房这个概念后,许多国家也开始引进被动房。被动房建筑不受楼栋类型的限制。研究被动房的各方面性能,倡导被动房这种节能建筑概念,不仅是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同时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被动房装配整体式发泡混凝土剪力墙,是把高强度高热
传统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由于柱失效引起的连续倒塌行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从材料层次出发,通过提高筋材的力学性能来增强结构倒塌抗力的研究还较少。钢-纤维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简称SFCB)由外包纤维和内芯钢筋组成,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稳定可控的二次刚度(屈服后刚度)。因此,本文用SFCB替换RC框架梁中普通钢筋,基于拆除构件法,对SFCB增强混凝土结构的
在大尺度复杂作业环境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传统测绘建图方法存在耗时长、缺乏区域语义信息等问题。本文针对结构复杂、场景跨度大、存在光线变化的作业环境,研究了融合相机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移动式分段扫描建图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场景识别的区域语义学习方法,并开发了稠密建图和点云语义标注功能应用软件。首先针对常规地图缺少高质量地图数据的问题,通过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与数据融合,使得图像的色彩信息能够融入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工业和民用等领域,无人机航拍目标识别与跟踪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航拍图像中场景复杂、目标尺度不一,还存在光照变化、遮挡干扰和相机抖动等问题,航拍图像中目标识别和跟踪变得更加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无人机航拍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对YOLOv4检测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航拍图像实时检测模型,
钢结构凭借其轻质高强、造型美观、装配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迅猛。大跨空间结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结构安全问题。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构件的老化锈蚀损伤、火灾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结构进行改扩建引起的荷载变化等都会给构件和结构带来重大安全问题。因此,对承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
当代建筑领域工程项目工序繁杂、参与者多元、管理困难等特点对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价值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装配式建筑作为顺应国家建筑产业化、智能化发展政策引导的大规模工程项目,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协同管理,实现其在工程项目中的正向设计和价值最大化是当前建筑业的最大愿景,也是行业相关政策的迫切需求。但目前在装配式建筑中的BIM研究还不完善,在应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实施指导和成熟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虽然这些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彰显了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结构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建筑高度越高,结构就会变得越柔,风荷载就会成为主要的控制荷载,而超高层建筑对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使得建筑中居住者或者办公人员感到不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深圳太子湾250m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