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以下简写LIDP)是中青年腰部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升高的特点。因此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并探求更短疗程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观察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倒悬牵引结合电针组(治疗组),腰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组(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先予电针治疗,取穴:基本穴:腰夹脊穴、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寒湿型配命门穴;血瘀型配膈俞穴;肝肾亏虚型配三阴交穴。电针治疗后采用倒悬牵引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同上,电针治疗后采用腰椎平卧电动牵引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并进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评定,以综合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82.1%,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临床愈显率为57.1%,有效率为89.3%。经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倒悬牵引结合电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腰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组。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分值均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的变化,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评分)进行评分,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功能上优越于对照组。结论: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快速减轻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并且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基本无医源性损伤。该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神经卡压引起的疼痛症状,纠正腰椎小关节错位,而且兼顾软组织,因此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此疗法是倒悬牵引疗法和电针的优化组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