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特色大众文化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精神。尽管目前学界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已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但在如何推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方面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内涵、特殊品性的分析以及与其他文化形态关系的梳理,澄清了人们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一些模糊认识和偏见,进而提出一些建设中
【机 构】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大众文化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精神。尽管目前学界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已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但在如何推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方面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内涵、特殊品性的分析以及与其他文化形态关系的梳理,澄清了人们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一些模糊认识和偏见,进而提出一些建设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具体思路。由于大众文化生产者的道德层次与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参差不齐、大众文化商业性与娱乐性衍生的负面效应的内部困难和缺乏有效的大众文化市场监管制度、主导文化的导向要求、精英文化的批评的外部困境等原因,造成了本土文化的迷失,人文理想的式微,大众个性的膨胀以及道德评价的扭曲等诸多困难。要走出中国特色大众文化遇到的困境与藩篱,须在一元指导与层次需求密切相连、通俗与高雅相互融合、与时俱进和敢于创新相互契合的理念指引下,深化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实现先进理论对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渗透;通过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大众文化;通过整顿和规范大众文化市场,建立健康合理的中国特色大众文化运行机制;通过重塑大众的审美情趣,提升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通过推进大众文化创新,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样式;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其他文献
税收协定的诞生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以减少跨境服务、交易和投资产生的税收障碍。税收协定本是为了促进跨国交易而产生的国际合作的产物,但是跨国企业通过利用税收协定使用各种手段转移利润造成税基侵蚀的行为却使其成为了纳税人避税的工具。2013年OECD制定专门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的公布于世,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税收规则存在的不足,以及各国税制差异和存在的漏洞,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仲裁毫无疑问是国际商事交往中重要的争议解决机制,而仲裁员作为整个仲裁进程的核心人物,其对仲裁的最终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仲裁员在仲裁中的巨大作用,仲裁当事各方对仲裁员的期许很高,若仲裁员在仲裁进程中存在可能偏袒一方当事人的情况,往往会造成当事人对仲裁员的异议。这些异议轻则导致仲裁员被申请回避失去资格,造成仲裁参与各方时间成本的浪费;重则导致裁决得不到承认执行或
随着我国能源监管体制的不断革新,能源监管朝着市场化、制度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能源监管法律制度应当如何回应能源监管变革的方向是能源法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能源监管体制中的问题、能源市场监管中的问题、能源环境监管中的问题梳理,分析能源监管法律问题的成因,比较国外能源监管法律制度的形态,探讨我国能源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和完善。 绪论中,介绍了能源监管法律制度探讨的背景,能源监管理念的转变历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一直面临着“执行难”问题的巨大挑战。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修订)》(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等系列司法解释及规范文件,构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基本模式。但在当前的失信惩戒实践中,失信惩戒机制呈现出对失信惩戒措施法律性质理解偏颇,执行措施超过应有限度,涉嫌侵犯被执
健全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法官法》的修订。新修订的《法官法》吸收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在总则中增加法官履职保障的内容,并单独设立“法官的职业保障”一章,加大法官保障力度,但是,中国的法官保障仍然任重道远,法条中法官保障的规定有待落实,有关法官的特殊保障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性文件。 本文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法官
在早些年学界对于是否应该对法官进行绩效考核还存在着争议,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法官进行绩效考核被实践证明是十分必要的,法官绩效考核制度在确保司法权力合理地运用,保证法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法官团队的职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法院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法官的员额制改革。经过改革,各地法院不断完善法官审判办案的机制,而且制定了法官绩效考核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法院的实际管理状态,让法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的传统,家庭的稳定不仅能成就个人幸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但近年来,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家事诉讼案件数量逐年攀升,家事诉讼的类型日趋多样,难度不断加大。2016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由此我国家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三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就家
弱势劳动者由于自身技能力较低、年龄较大、竞争能力弱等原因,始终处于劳动者的底层,同时成为劳动争议多发人群。然而,现行法律并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使其日渐成为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调解能够高效、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建立与弱势劳动者劳动争议相匹配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弱势劳动者的范围与特点,随后依据实地调查资料,总结出弱势劳动者劳动争议存在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而提出的战略任务。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长期以来,关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