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囊的形成是真皮层和表皮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间充质-上皮相互作用又决定毛囊的命运。毛干的生成是由于真皮乳头间充质细胞与周围上皮基质细胞之间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在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中由许多信号通路参与,其中Wnt10b和FGF18在毛囊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天祝白牦牛体侧部皮肤为材料,采用组织学切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技术,通过对天祝白牦牛皮肤组织形态结构变化规律、Wnt10b,FGF18基因在皮肤毛囊中转录、蛋白水平的表达规律的研究,揭示Wnt10b,FGF18基因在天祝白牦牛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白牦牛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在1、3月份,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变化不明显,且毛囊直径较小,同时在毛囊中会有空腔出现;在6月份时,可看到毛囊空腔进一步增多,但毛囊数量及直径相比1、3月份明显变大,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清晰可见;8月份时,会发现毛囊直径进一步增大,毛囊空腔相较1、3、6月份减少;在10、12月份时,毛囊空腔几乎消失,视野中毛囊更加明显可见。对天祝白牦牛毛囊密度及S/P比值统计发现,各月份毛囊个数处在动态平衡过程,没有差异变化。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Wnt10b基因和FGF18基因在1月到3月和8月到10月表达量有明显的变化,且为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此时是天祝白牦牛皮肤毛囊周期性发育的时间节点,即生长期到退行期、休止期到生长期节点。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nt10b和FGF18在毛乳头、内根鞘、外根鞘、基质、及表皮中均有阳性表达,但Wnt10b基因在10月时,阳性表达高于其他月份,而FGF18基因高表达则出现在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