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中的呐喊与挣扎──四十年代路翎小说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野作为小说的一种原始底色,它蕴含深刻的荒野意识。作为一种过渡,它具有荒凉、芜杂、不确定的特性,体现着作者对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和现代生存状况的反思。路翎,一个真正属于四十年代的作家,他在承续鲁迅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了对荒野意识的挖掘,荒野成了他完成对未来探索的一块踏板,成了他文学想象的一种方式。路翎在此时的小说中,多以矿山、旷野、荒凉山村作为空间想象的场所,人已从原有的生活轨道中偏离出来。荒野以贫瘠的土壤、阔大的心胸接纳着身心疲惫的人们,此时的荒野已成为他们委以栖身、求得生存、安放灵魂的寄托场所。  本文以路翎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荒野背景和荒野意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分析,找寻路翎荒野想象的生成因子,丰富多彩的荒野世界,荒野中人的归宿选择,从而深入到路翎文学价值的中心,探索他对人生、对文学的独特性的思考。路翎凭借着他对荒野的钟爱,完成了自己文学的升华,使他的文学得到了一种延续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通过对李贺作品的研读,可以发现他对楚辞的接受是自觉的。楚辞的影响,不仅在文学方面,更在于屈原精神沾溉后世。李贺对楚辞的接受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历来学者往往把屈原精神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以传统文化为根源,以湘西世界作为空间构架,将现代生命意识加入其中,体现了他对于美好人性的独特追求。  沈从文先生从小生活在湘西,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
阮籍是魏晋正始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文学创作者。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其五言《咏怀诗》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创作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历来对于阮籍五言《
陈白沙在明代文学史上以哲学家名世,关于陈白沙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对他诗歌的研究,尤其是“山林诗”的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研究范围上都可
杨巨源是中唐时期的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歌一百五十八首,《全唐诗外编》补录二首,共一百六十首,另外还有一些残句。他的诗歌体裁主要为律诗,以五律和七律居多,绝句和
文章简述了材料水力磨蚀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 ,应用试验证明非金属弹性护面涂层有较好的抗气蚀与泥沙磨损性能 ,值得推广。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relevant 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