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高中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幸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文章很多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有关幸福教育的研究在教育学、哲学,及心理学等方面较强,但是具体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显得薄弱了许多。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试图挖掘幸福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培养高中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人。论文针对曾经对“幸福”认识的三个误区——将“幸福”等同于“快乐”、等同于“幸福的人生”,以及视之为“不幸遭遇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指出: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个人出于某种需要的欲望,并在实施相应行为之后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感受。至于“高中语文幸福教育”,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正确幸福观,以及拥有幸福能力的人。它指的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幸福的语文教育。这意味着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需要让学生产生对外在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对自身的正常认知、给他们传递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能够把握并控制对孤独寂寞、悲欢离合等生命状态的审美感受。可以说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在幸福感的传递方面,需要注重知识性和愉悦性的统一;在幸福观的塑造方面,需要注重对生命、德行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的教育;在幸福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命、生活教育。论文也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它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升高中生获得幸福的能力。至于从可行性来说,当下重视个人幸福的时代氛围为幸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契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幸福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学校环境,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为幸福教育提供了合宜的生理基础。论文还探讨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幸福教育的建构策略。在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教育方面,论文提出从找寻学生的兴趣点和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两个方面,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幸福感;在加强高中生的幸福观教育方面,提出从正确认识才智、欲望和努力的关系,并在生命和生活教育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积极乐观的幸福观;在培养高中生的幸福能力方面,提出从善于发现美的视角、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论文还以解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老人与海》的教学活动为例,阐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设计了关于“探寻古人追寻自我解脱的幸福之路”的专题课,探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