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站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网络化时代,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轨道交通地面建筑物成为城市元素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城市景观的标志物,作为现代都市形象的物质标识,要求轨道建筑物既要满足基本轨道交通功能,又能与周围建筑、环境、城市相融。  然而国内关于轨道站建筑外部形态的研究几乎空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完善的设计导则,以致于大部分设计注重功能,但较少关注与自然、与城市的协调融入,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轨道站形态,不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因此确保轨道站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营造经济、实用、美观的轨道站,同时协调自然环境、城市环境,是轨道建设过程中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在轨道线路及建筑设计之初,若能仔细分析研究线路所经过区域的城市特色,能充分研究轨道站周边城市环境与车站间的相互影响,加强与规划管理部门的沟通协商,从轨道站自身及城市角度对轨道建筑的外部形态进行考量,全面呈现轨道建筑自身效果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佳整体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轨道站外部形态的基础研究,并对重庆市的轨道站展开调研,得到重庆市轨道站外部形态的特征,总结其优缺点,针对不足结合国内外众多实例得出轨道站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及手法,最后结合重庆市轨道规划建设实际项目进行探析,希望为今后轨道站外部形态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第一章,阐明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对相关概念做出解释,通过轨道站的现状研究确定论文的研究对象,明确研究范围与内容,并提出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解决认知问题,包含文章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针对轨道站建筑形态的基础研究,包括其发展演变、功能组成、形体基本尺寸、分类以及与其他轨道交通建筑的差异性。接着通过对重庆地区轨道建筑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形体、色彩、材质、体量及线路几方面总结归纳出轨道建筑现阶段的形态特征,包括功能特征、与路面的结合方式、接地形式、形体组合方式以及各组成部分特征,最后总结轨道站外部形态的线路设计思路。  第三部分解决方法问题,文章的第四章,通过前文调研总结轨道站外部形态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得出设计原则。  第四部分解决策略问题,文章的第五章,是对轨道站外部形态设计策略以及手法的研究,在前文研究调研的基础上,体量重庆地区轨道站外部形态设计的优点,针对其不足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出方法。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体现现代轨道交通建筑的特点;二是回应自然环境特征,本文所提出的策略主要针对重庆地区的自然环境;三是形态简洁通透,主要针对路中高架站,分别从形体、色彩、材质几方面探讨;四是协调周围建筑环境,尤其是路侧站、桥建分离式车站以及位于历史风貌区的车站;特别是位于历史风貌器的站还应该尊重历史文脉;最后是整条线路车站形态的设计。  第五部分进行实例研究,文章的第六章。通过设计实践对前文总结的轨道站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策略与手法进行实际应用。  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文章的第七章。概括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并对本研究未来的发展寄予展望。
其他文献
传统的景观规划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而GIS技术在景观分析与规划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IS技术可以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动态管理,实现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关联,为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伴随而来的旧城问题逐渐凸显。在全国范围掀起旧城更新的同时,因忽视传统文化进而导致的“千城一面”现象成为当下城市更新的主要弊病。伊犁地区是多元文化
当今,在对建筑形态的轻质化,线形化的追求下,建筑变得开敞与透明.建筑物的结构骨架突破建筑表皮,以逻辑的结构"线"状形态呈现于人们的视野,创造的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感.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市场经济逐步确立,我国也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城市商业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社会变革在空间上也发生巨大变革,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商业
芬兰地区自阿尔法·阿尔托以来,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建筑师。朱哈·莱维斯加和埃萨·皮罗宁就是当代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前者被认为是正统的继承并发展了阿尔托设计思想的建筑师,
传统村落是古代人民由于一定的社会因素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它是人类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古人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也体现很多前人关于生态环境的观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其东以太行山为屏,相接河北,西以黄河为襟,相望陕西,北蔽大漠,相隔内蒙古,南障群峦,相通于河南。其俗朴实俭约,忧思深远;其质慷慨毅武,坚韧耐劳;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Kudamm大街双剧院地块的沿街空间一直被Theater am Kurfurstendamm和Kom(o)die两家剧院牢牢占据。七十年代初期,KudammKarree商业综合体在双剧院的背后
Talad Bangkhen社区位于曼谷市区北边,处于繁华地段,占地72,000平方米(约108亩),是一座建于1872年华人社区,是首批移居曼谷的潮汕人聚居地。社区临河而建,里面设有医院,幼儿园,祭拜祖
众所周知,藏传佛教在西藏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寺院建筑也因此成为藏式传统建筑的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哲蚌寺是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格鲁派三大寺之首,就建筑现状看,它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