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古代人民由于一定的社会因素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它是人类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古人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也体现很多前人关于生态环境的观点。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村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村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它植根于各民族文化沃土之中,体现率直的品格,富含深邃的哲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承载着各民族的不同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因此,对大理白族村落模式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传统村落环境的形成背景、文化内涵、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从前人聚居思想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从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出发,恢复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扎根于自身的民族土壤,创造出体现地域文化的村落形式。
本研究主要是根据大理地区的复杂的地理环境,按村落所处的位置不同,将大理白族村落分为山地村落、滨水村落和平坝村落三种类型,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对其村落地理环境、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特征以及其他组成村落的要素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不同的村落模式。主要是收集国内外关于村落、传统建筑的相关资料以及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和白族民族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收集大量的现状资料,走访当地的居民以及乡政府等地获取相关的信息,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撰写论文,最后总结出白族山地村落、滨水村落、平坝村落的模式。
大理白族山地村落的布局模式是顺着山形的走向和等高线的变化扩展和布局,建筑布局和交通路线的组织随山就势,比较灵活,建筑沿山坡层叠而上,村落在路口的地方设照壁以改变不好的风水格局以求平安兴旺,庙宇一般是在村落的周围,也有的放置在靠近村落后部的位置。公共空间一般在村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和村子重要的部位,上种植风水树。当然,在庙宇的周围也栽种有大片的风水林,在民居中白族人也栽种绿色植物美化庭院。
滨水村落的平面布局模式为这些村落沿河湖水滨地带布局村落,因此村落的形状一般随湖滨形状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造型灵活。建筑布局也相对比较灵活,建筑的朝向一般背山面水,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理想的聚居模式。主要道路一般还是比较规整的相互纵横交叉,但建筑间的小路就不太规整了。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为码头的集市、商业街市以及村落中的空地,一般公共活动空间中栽植风水树,保佑村落昌盛,出海的村民的平安。庙宇较少,一般位于村落的边上,庙内种植大树,周围植被茂密。
从村落的布局上看,平坝村落由于地理环境的广阔,一般发展规模和尺度都相对要大,且在布局上比较严谨工整,讲究对称布局。道路系统的布局也很工整,主要的道路系统一般成棋盘式的规整布局。道路铺装也与平坝村落严谨工整的布置相协调,多采用平整的青石板铺设道路,有的也用大小体量均匀的石块铺设。水井是平坝村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私家庭院中的水井,村落中民居宅间的水井给村民提供必要的日常用水。村落中的庙宇由于平坝村落经济的发达,文化技术的交流,体量较大,装饰精美,一般分布在村镇的周围,有多种宗教的庙宇,体现大理白族特有的“多教合一”的民族宗教特色。平坝村落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一般位于村落的中心位置,空间大,包容性较强,针对性也比较强,公共空间绿化较好,设施较完善。在村镇外围还有风水树和风水塔保佑村落的平安。
但是不同位置的村落在拥有其优势的同时,也都存在着限制自身发展的问题,因此,应充分考虑各类村落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优势来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