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网络道德情感的中介作用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流群体,在价值多元、各类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中,引导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利他行为对预防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网络道德情感、道德判断能力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网络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德育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在查阅、梳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研究采用郑显亮、祝春兰和顾海根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LIND《道德判断能力测验》中文版及潘玮琳编制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问卷》为测量工具,对安徽省、河南省三所大学的6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及与父母关系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2)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在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及与父母关系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及与父母关系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4)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网络道德情感及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网络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能力的某些分维度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四个维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6)网络道德情感在道德判断能力和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道德判断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还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情感间接作用于网络利他行为。
其他文献
如今,资本的内涵日渐丰富,不仅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以其对于个人和组织的重要价值也成为一种新的资本。本论文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主要分为两部分:对大学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教育逐渐凸显出独特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育因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以及个性化的学习等优势日趋受到重视。然而对目前网络课程进行分
关于记忆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记忆不但会发生遗忘,而且在外界刺激的干扰下会不自觉的发生改变。错误记忆是指当人们回忆出的事情是自己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或者说与真实情景存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江苏省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存在着很多的民办学校,他们对于学校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确是很少。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之后,如何学习再次引起了教育者的注意,成为教育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佩帕特的建构论是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理论。作为数学家、计算机
无业青年问题困扰社会已久,如何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无业青年学习者来说,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及就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