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它的作用是被广泛认可的。但是,毒死蜱的毒性给人类健康、土壤和水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安全造成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毒死蜱对人体的毒性中等,而对水生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2000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将毒死蜱列为“限制使用”的农药,并禁止在家庭和庭院内使用毒死蜱。毒死蜱是环境水体特别是江河支流中检出率最高的农药之一。毒死蜱在中国大量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对毒死蜱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与迁移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还未见有关紫色土中毒死蜱迁移行为的研究报告,为此,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检测水相样品中毒死蜱的方法。2、探讨流动平衡土柱实验装置用于毒死蜱的迁移研究的可行性,着重分析土壤灭菌对毒死蜱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3、揭示在饱和水分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中毒死蜱的迁移规律。结果如下:1、将超声辅助溶剂萃取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适用于环境水样的毒死蜱分析方法。实验系统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石油醚体积、萃取次数和样品溶液体积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进而对萃取与色谱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0 min,功率300 w,萃取2次,每次20 mL石油醚,其中超声功率是影响萃取效率最明显的因素,经优化的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1,检出限(S/N=3)达0.019μg··L~-1,3个加标浓度水平下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5%~4.67%,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6%~103.7%之间。获得满意的结果。2、着重研究灭菌处理对不同浓度毒死蜱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以高压蒸汽灭菌方式处理土壤,采用流动平衡土柱实验装置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灭菌前后,毒死蜱在土柱中的迁移情况明显不同,未灭菌土壤土柱中流出液毒死蜱平衡浓度远小于灭菌土壤,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速率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趋势,低浓度时灭菌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为突出。未灭菌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表观K_d为18.84 L·kg~-1,高于灭菌土壤Kd(10.93 L·k-1),说明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不可忽略,通过土壤灭菌处理可有效排除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3、在研究报告1,报告2的基础上,采用经优化的流动平衡土柱实验装置,研究了饱和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紫色土土柱中毒死蜱的迁移规律。在灭菌处理排除微生物降解作用并忽略水解、光解作用的条件下,主要考查毒死蜱在土柱中的吸附作用,系统地讨论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参考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标准方法对土柱实验结束后土壤中吸附残存的毒死蜱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并非呈现一致性。具体表现为:低浓度时既不符合准一级,也不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浓度升高,倾向于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用Freundlich和Linear等温线能很好的描述吸附过程,得到Ⅰ、Ⅱ、Ⅲ号土壤中毒死蜱分配系数K_d分别为10.93、15.02、15.83L·kg~-1。这说明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不同,Ⅰ号土壤(取自新平整的旱地)所测得的K_d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其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Ⅱ号土壤(取自水旱轮作农田)和Ⅲ号土壤(老菜地土壤),这与文献报道的有机质是影响毒死蜱吸附的主要因素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