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纪念中的“汶川地震”记忆 ——以《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特大地震,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劫难,它给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难以治愈的伤害。铭记灾难才能砥砺前行,媒体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信息的传播者,在再现历史、传承文化、重塑大众记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发生后的十年间,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每年的纪念日,媒体以特刊、专题报道的形式诉说着汶川的故事,呼唤、重塑、巩固着大众对汶川的记忆。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三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三份报纸过去十年间在5.12期间所有关于汶川的纪念报道,从集体记忆、媒介记忆的理论视角,围绕着媒体如何构建记忆并产生了哪些效果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试图探讨这十年间媒体对汶川大地震的记忆构建情况。论文首先对样本进行了整理,通过对媒体的版面架构、议题设置、语义建构三个方面的分析,从宏观上掌握了媒体纪念报道的规律和特点。为了确保大地震灾难记忆的连续性,媒体深刻挖掘大地震中的人性之美,尽可能多而全的将这段灾难记忆客观真实的呈现在受众面前,以此塑造人们的记忆身份与记忆认同。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了媒体的记忆建构策略,即“聚焦地震中的‘人’,细节处构建记忆”,“仪式性报道,重复唤醒记忆”,“图片诉说希望,重现中凝固记忆”,“民族国家叙事,以认同感固化记忆”。在媒体的报道框架下,新闻报道不断向受众传达信息,这本身就是传承记忆的一种方式。而媒体对汶川地震的记忆塑造最终实现的效果亦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媒体通过凸显和遮蔽这两种方式,突出强调其想要传递给受众的信息,规避掉不合时宜的内容。媒体有选择性的在报纸中呈现有利于表达自身立场与倾向的历史事实和相关的纪念活动,以此再现历史,完成对大众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使民族和国家在情感认同和价值导向上保持一致,充分激发出媒体在整合社会和凝聚社会上的突出作用,实现社会共识。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比较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等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同影响,弄清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果:(1)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各实验组SCL-90量表测试各因子得分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拓展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在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罪与非罪界线不明显,导致在是否启动刑事立案时即对公安机关造成了较大的困惑,亦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正确区分民事借贷欺诈和借贷型诈骗,对于公安机关正确启动立案程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基于公安机关侦查实践,通过数据分析公安机关在办理借贷型诈骗案件办理中存在的困境
随着国际形势和中美大国关系的变迁,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国经济面对较多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特别是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看,亟需启动并有效增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和稳定性作用。现有研究大多也认为,培育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学
现在意义上最早的国际援助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如今国际援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经济现象,投放援助的动机主要有国家外交需求、商业利益以及人道主义救助等。在援助实践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援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援助对于受援国的效果饱受争议,这一问题也日渐成为国际问题的研究重点。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与DAC传统援助国的援助特点多有不同,中国在实施对外援助时不捆绑政治条件,尊重受援国的发展途径和发
在全球分工模式的演进中,国际贸易经历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贸易等阶段,而全球价值链分工则意味着新的产品内分工。在贸易内容方面,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间品贸易取代最终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总贸易核算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贸易现实和贸易特征。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计算的出口国内增加值(DVA)和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对一国实际贸易利得和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更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经
中国经济在1978年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方针之后实现了迅猛的提升,但是如此快速发展的经济其背后必然会有许多问题,如生态日渐恶化等质量型问题。这让政府意识到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扩大是不可取的,而是要重视经济增长质量,要做到稳中求进,因此中国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颁布了一连串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等,加大了对环境的管治和保护。大部分以前的文献都是分析了对于经济增长的总速率来说的环境法规方面的影响,并
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依赖于人力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弱化消失,人工费用的上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这是极其重要的去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虽然中部地区经济处于一个快速成长阶段,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总体质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所以专业化部门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总体来说,因缺乏强劲的创新力,企业无法形成产业网络体系上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对中部的崛起起到
高校科研经费不仅仅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一项基本保障。但是,其管理模式造成了经费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偏低和经费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急速增大,科研经费转化率偏低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高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高校群为例,结合近年来山东省高校科
在健康传播的大背景下,各大医院都非常重视健康传播,纷纷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健康传播的内容生产,在提升全民健康意识、缓解医患矛盾方面效果初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势头良好,内容生产呈现如下特征:有医院宣传、健康科普为主的报道主题;医院信源为主,辅以患者、媒体信源的报道来源;中性为主、正面为辅,理性色彩较浓的报道性质;新颖多样,化枯燥专业医疗信息为有趣的报道类型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提出与盛行使中国对外贸易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随着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环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Beinhocker et al(2008)认为,同时实现低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碳生产率。碳生产率的经济含义是排放一单位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它的提高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