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数据分析是在地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产生的,它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对空间现象和过程进行描述及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在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疾病数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同时结合影响疾病分布的各种经济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空间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预防及控制的目的。目前,空间数据分析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研究技术方法。 河南省这一人口大省,2007至2009年HFMD(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全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918例、11830例和101665例,全年发病率分别为0.09/1万、1.26/1万和10.78/1万,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均成倍数形式增长。其中2009年全年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上升了7.59倍,居全国第3位,全年发病率居全国第九位。在河南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公共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探索HFMD发病率的时空聚集特性、分析发病率的影响因素对于HFMD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河南省HFMD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公共卫生部门制定有关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政策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采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对2008年河南省5月至12月县级HFMD病例数据进行了研究。首先综述了目前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系统阐述了应用于疾病数据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2008年河南省HFMD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索了HFMD发病率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及其异质性。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人均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幼儿园在园人数、卫生机构床位数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日降水量≥0.1mm的天数和风速等气象因素与HFM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通过对河南省HFMD的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在时间分布上HFMD发病的高发期为5、6月份,其中5月份发病率最高之后逐渐降低。 (2)建立河南省2008年县级HFMD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图,根据各县之间的邻接和距离关系计算得到县级HFMD发病率的Morans I值结果分别为0.0246、0.1004、0.0444和0.0171均大于0,说明河南省县级HFMD的发病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orans I值(0.1004和0.0444)中基于邻接关系的Morans I值大于基于距离关系的Morans I值。 (3)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LISA)的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县(市)均表现出正的局部相关性,但仍存在部分正值区域的邻域出现负的LISA值,这表明HFMD县级发病率在空间上具有局部异质性。 (4)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园在园人数与HFMD发病率之间统计学意义不显著,而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卫生机构床位数与HFMD的发病率之间统计学意义显著,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且空间误差模型(SEM)较普通线性回归模型(OLS)表现出更高的拟合优度。 (5)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HFMD的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之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而HFMD的月发病率与日降水量≥0.1mm的天数和平均风速之间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