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肠癌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中医外治法艾灸干预,通过评估术前、术后胃肠功能及心境变化,观察艾灸治疗大肠癌手术POFS的临床疗效,尝试揭示艾灸治疗大肠癌手术POFS的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FS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丰富ERAS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了 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行电子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结直肠癌),并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存在疲劳综合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37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不涉及其他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艾灸疗法。用法疗程: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9amm、3pmm行艾灸治疗,每次20min,直至术后第14天终止艾灸治疗,最长疗程不超过14天。拟定穴位:双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观察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评估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7d、10d、14d的VAS、BPOMS、ICFS量表评分。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基线分析及安全评估。所有数据采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1)试验组纳入37例,退出6例;对照组纳入33例,退出3例;两组治疗完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麻醉前ASA分级、术前BMI、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基线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效应指标比较:(1)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缩短3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治疗组缩短7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Id和术后1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7d的VAS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内,治疗后VAS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3d、7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VAS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与术前1d 比较,术后1d、3d、7d、10d、14d的VAS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BPOM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1d和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3d的BPOM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治疗后BPOMS评分逐步下降,与术前1d L比较,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BPOMS评分逐步下降,术后7d、10d、14d的BPOM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有显著性差异(P<0.01)。(4)ICF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1d和术后3d、7d、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10d的ICF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内,治疗后ICFS评分逐步下降,与术前Id比较,术后10d、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7d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内,治疗后ICFS评分逐步下降,术后14d的ICF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7d、10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POFS,持续时间约7-14天左右,有自愈倾向。艾灸双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可以通过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心境变化,从而缓解POFS,达到 ERAS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