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钴矿系热电模块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电技术是近年来一项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一类镧和镱填充的性能优异的热电材料,综合研究了其在连接构成发电模块以及后续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良好的焊接工艺。采用Ag-Cu-Zn-Sn钎料对Cu电极及热电材料防扩散保护层进行了钎焊,发现在防扩散保护层表面电镀镍层后钎焊界面致密性显著增加;通过力学性能测试、XRD分析、能谱分析等,确定在电镀镍时间20min、钎焊温度710℃、保温时间15min时接头最高抗剪切强度可达72MPa,典型界面结构为:保护层/Ni/(Cu,Ni)+Cu Ni2Sn+小斑点状Ag(s,s)/Ag(s,s)+Cu(s,s)+带状Cu Ni2Sn/Cu(s,s)/Cu母材;通过DSC对接头重熔温度进行了检测,重熔固相线均在700℃以上,并且随着钎焊温度升高而略有升高,能满足650℃短时耐热要求;进一步考察接头长期高温工作能力的热时效结果表明,该体系除了在界面端口产生少量Zn挥发气孔外,内部未产生缺陷,一定情况下满足使用要求;提出Zn挥发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解释了Zn在该体系工作时的行为;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的方式制备了一种真空不挥发的Ag-Cu-In-Sn钎料;在保护层电镀镍条件下进行焊接,发现由于Sn含量增加而反应产生层状Cu Ni2Sn相,导致整体开裂,并且界面出现孔洞,无法通过调整工艺消除;采用保护层上镀铜方式进行了钎焊研究,发现电镀铜层在基体上难附着,且与保护层缺乏有效结合;采用镍/铜复合镀层的方法,在镀镍20min、镀铜20min、钎焊温度660℃、保温时间10min下得到接头最高剪切强度为84.3MPa,典型界面结构为:保护层/Ni/Cu(s,s)+Cu Ni2Sn/大块Ag(s,s)+残余Cu(s,s)+Cu3Sn+Cu3.02Sn0.98/Cu(s,s)+小颗粒Ag(s,s)/Cu母材;对接头DSC分析发现重熔温度也在700℃以上,满足使用要求;时效考察结果表明,在镀镍20min、镀铜20min时,Ni含量过高,在长期加热铜层消耗完后依旧会与Sn产生脆性层,不满足使用要求;调整膜层结构,当镀镍5min、镀铜30min时,铜占优势最终形成铜镍固溶体,很好满足使用要求。制备了热电材料,采用镀镍5min、镀铜20min的复合镀层加Ag-Cu-In-Sn钎料构造了两对相连的热电模块,其电性能表现良好,输出电压随温差增加显著增加,但接触电阻依旧过大,原因是冷端锡焊铺展和接触不完全。
其他文献
我国竹景历史悠长,风雅独具。文章以近3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竹景联系紧密的历史发展与相关研究进展;概述其在发展历史、竹景文化、竹景营造和竹景评
低合金高强钢因其高强度、高韧性而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能源等领域。随着低合金高强钢强度的提高,特别是强度达到800 MPa以上级的低合金高强钢,在焊接过程中,经常会
扶贫工作是改善民生的主要环节。扶贫资金的使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把信托制度引入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为资金的高效使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电子、控制、通信等技术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型低压电器向着种类、功能、性能等方面均有提升的新型低压电器而转变。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是一类新式的多
中国古代工匠有着从官匠到民匠人身束缚获得解放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正向趋势,但似乎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规律有些相悖。通过分析工匠与营造过程的关系,发现分工协作设计
采用BIB-LCJ景观审美测量方法,选取7种不同类型共49张竹类植物景观的照片为样本,对公众及专家群体进行了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公众对各种竹类植物景
冲压成形是工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金属加工方式。由于板料成形大多要经历复杂的弹塑性变形,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起皱、扭曲、减薄、破裂和拉伸不均等问题,因此板料成形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分析仪器对样品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而样品预处理是样品进行测定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传统的样品萃取技术存在操作费时费力、需要使用
目的探索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792例老年组肺部感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