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修复手段下太湖梅梁湾脱氮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盐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使湖泊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质严重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环境学界与生态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本论文选取太湖梅梁湾为沉积物采样点,采集沉积物及水样,分别添加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水生植物伊乐藻建立室内微宇宙,模拟生态修复,探讨了不同修复处理下氮素的迁移转化,研究了不同生态修复手段对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各生态修复柱中沉积物氧气侵蚀剖面、DO、pH变化和不同去除途径对氮素去除的贡献率,探讨了氮素转化机理。并在梅梁湾原位搭建了围隔,开展中试工程,研究了水生植物、微生物生态修复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沉水植物的存在会改变生态修复柱内的物理条件,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pH的改变,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经过植物组织被运输到根部,增加植物根部底泥溶解氧侵蚀深度,种植沉水植物的后,氧侵蚀深度增加到25mm。(2)相对于对照裸泥组,单独种植水生植物组、添加固定化微生物组的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有明显提高,而共同添加了伊乐藻与固定化氮循环菌的试验柱中的反硝化速率最高。沉水植物和固定化微生物能有效促进沉积物中的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氮素去除。(3)在各生态修复的柱的N20排放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了氮循环菌的生态修复柱的氧化亚氮排放通量高于为添加未添加氮循环细菌的生态修复柱。(4)比较各生态修复柱中添加的’5N在各生态修复柱底泥中的积累量,各生态修复柱底泥中的积累量各不相同。对照组的累积量最高,而共同添加了伊乐藻与固定化氮循环菌的试验柱中积累量最低。氮循环菌的添加增加了底泥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促进了底泥中反硝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底泥中15NO3-的累积量。(5)氮质量平衡实验表明不同生态修复处理的生态模拟柱中的’5NO3-去除比例各不相同。对照组的15N03-去除比例最低。添加了沉水植物伊乐藻和氮循环微生物组15N03-去除比例最高。各生态模拟柱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吸附沉降,反硝化途径去除的比例各不相同,反硝化是各实验柱中氮素去除的主要途径,在添加了水生植物的实验柱中,植物吸收也是一种重要的氮素去除途径。(6)添加水生植物和固定化氮循环微生物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素,伊乐藻-氮循环菌技术能有效促进水体氮素循环,降低氮污染负荷,净化水质。(7)在梅梁湾附近水域开展中试工程,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对中试工程区域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中试工程效果良好:试验结束时,总氮去除率达到44%~76%、氨氮44%~68%、硝态氮47%~73%、亚硝氮50%~72%,总磷36%~67%。根据运行效果可知,水生植物-固定化氮循环菌的组合作用促进了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和微生物对氮营养盐的转化,有效降低了氮磷营养盐负荷,有助于控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其他文献
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地质断层三雏可视化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地质断层三雏构模的特点与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边界表示、面向地质实体并兼顾拓扑关系的三维矢量数据模
目的: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于男女恶性肿瘤的前列,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到医院就诊的患
目的:了解河南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现状,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由河南省10家医院于2017年1月至7月
对“21世纪的数学问题”之一的“P=NP7”问题作了论述。
【设计思路】辩论不仅仅是比赛,也是丰富学生思想、开拓学生视野,以及增加全面社会理解的手段。真正有意义的辩论活动,应当能够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培养求知的能力与兴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富含氮的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水环境,导致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地表水环境。针对日益严重的河道富营养化问题,本论文以入贡湖河
氮素营养盐的过量输入是造成河道藻类大量生长,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针对河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问题,本论文以入贡湖亲水河
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总体落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城乡小学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重庆市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
<正>(一)六十年间日本出版研陶专著的情况 1928年至1990年间,日本出版了陶渊明著作、陶渊明研究的著作,共38种。其具体情况简析如下: 甲、出版时间分析。从表(1)的数字显示,
本文从《存在与时间》出发,发现正是由于海德格尔对“倾听”一词含义认知的逐渐深入,导致其前后期语言观的本质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海氏能够从更宽广的维度去探索存在问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