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动感知与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答频率的比较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单传感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受到传感器功能的制约,不能够满足生理的要求。传感器的联合应用从理论上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但这项技术兴起较晚,临床应用不多,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不多。方法 本研究收录了于2004年12月之前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安置频率适应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资料和无严重心律失常疾病的人群的相关数据。将入选人群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亚群;第二组为应用体动+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亚群;第三组为正常对照人群。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
其他文献
本课题复制内毒素AT-Ⅱ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利多卡因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体外培养的AT-Ⅱ细胞早期损害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与AT-Ⅱ细胞凋亡、SP-A合成释放、cAMP依赖通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CSEA组
  本文研究了GDxVCC系统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首先,在双盲情况下,对10例(2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10例(20只眼)正常人进行检查者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成对关联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PA
【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therosclerosis,As)已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其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
本研究拟探讨冠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血清MCP-1、bFGF浓度与冠脉侧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入选80例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