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国内外铝土矿研究思想和新进展,对平果那豆矿区的已知堆积型铝土矿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工作,重点结合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山地、丘陵、高原或台地而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探讨其已知矿区的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完善铝土矿床成因模式和成矿演化规律及其相互间联系;对重要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深边部和外围延伸方向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包括:
1.研究了平果铝矿区区域背景和矿区基础地质特征,说明了平果铝矿区从二叠纪原生矿成矿到现代堆积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特点,其中堆积矿的成矿与喜山运动的抬升即新构造运动和地貌环境有关,综合分析了矿区与堆积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原生矿层和地貌地质特征,认识到堆积矿的成矿在总体上是这些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通过野外调查重点研究了矿区现代地貌、台阶和铝土矿堆积特征,发现了堆积矿分布的背斜翼部与核部的地貌类型的差异,也是堆积矿类型的差异,往核部岩溶强度增加;在丘陵斜坡和台阶实际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台阶类型,说明各类型的特征及台阶类型之间的成因联系,演化关系。矿区背斜不仅在整体上控制堆积矿分布,台阶的分布也是局部堆积矿发育的重要因素。
3.现代地貌控制铝土堆积矿的作用明显,但是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貌发育的原因,新构造运动使原生矿层处在不同的台阶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堆积矿的规律性发育。斜坡在后退中剥蚀到原生矿层而形成堆积矿,堆积矿被前方岩溶峰林的阻挡而受到保存,是矿区形成堆积矿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本文发现的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