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市公职人员职业忠诚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简政放权举措将更多行政职能下放到基层中来,对基层公职人员队伍建设及职业忠诚度提出更多新要求,也带来更多新挑战。一方面,基层单位为了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适应广大群众对便民服务的需求,故不断地壮大公职人员队伍。但与此同时,政府严格编制管理,压缩核定职数,基层逐渐形成由公务员、事业人员及编外(聘用)人员交织组成的公职人员队伍体系。结合工作实际,本文围绕近年来基层公职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对工作抱怨不满等负面情绪以及离职率攀升的现象,通过在校课堂学习、课后网络文献收集研究等方式对职业忠诚度、组织忠诚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的“员工职业忠诚度与绩效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结论,通过学习国内外现行的职业忠诚度的量表,从职业认同、工作态度、职业观念三个维度上来设计此次公职人员职业忠诚度研究的调查问卷。对G市400余名公职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发现G市公职人员职业认识不准确、福利机制不健全、激励手段不科学,整体职业忠诚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通过李克特量表的量化数据,分析了G市公职人员职业身份、年龄、学历、性别等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忠诚度的影响,发现从职业身份来讲,公务员的职业忠诚度在公职人员里面是最高的,其次为事业身份人员,聘用身份人员的职业忠诚度相对较低;从学历结构来讲,学历越高的人员职业忠诚度越低,反而学历较低的人员的职业忠诚度较高;从年龄结构来讲,年龄较大的公职人员比刚入职的人员职业忠诚度高;从性别结构来讲,女性的职业忠诚度比男性高。并运用亚当斯“公平理论”、施恩“心理契约理论”及霍兰德“人业互择职业理论”三大理论基础,得出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人员发展规划不明晰、身份差异化对待严重等几方面的原因。最后结合所学所感及相关理论基础,本文提出完善文化建设、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健全考核机制、疏通晋升渠道等对策建议,以提升基层公职人员队伍的职业忠诚度,对公职人员队伍整体建设水平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民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飞行环境日趋复杂,低空空域越发狭窄,拥挤的空域严重影响着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航迹规划作为无人机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显著提高飞行效率,保障飞行安全,可以有效提升低空空域的容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针对城市低空环境下多旋翼无人机的静态航迹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航迹规划策略并建立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来验证改进算
摘 要: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投融资总量呈扩张态势,但规模仍然偏小;投资年增幅屡创新高,但存在不稳定性;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展,但主体单一格局并未改观;环保投融资作用重要,但资金效益使用效率不高。近年来,环保投融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虽然推进较快,但在政策基础、配套政策、体系政策、激励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环保投融资政策,发挥环境保护领域投融资的资金保障作用。  关键词:环境